近日,医院神经外科、普外科、儿科、急诊科、手术室麻醉科多学科联动、紧密配合,成功救治了一位8岁多发外伤RH阴性血(俗称熊猫血)的患儿,目前患儿生命体征平稳,已顺利出院。 患儿因车祸医院转入医院急诊科,就诊时头皮有一个18厘米伤口未缝合,血压为82/32mmHg,失血性休克,病情危重。急诊医生紧急给予头部加压包扎止血后,立即建立静脉通路快速补液,开通绿色通道,在总值班骨外科李秀岭主任的带领下,医务人员开始迅速有序为患儿进行抽血化验和各项辅助检查。经检查,患儿颅内少量蛛网膜下腔出血,胸部右侧气胸,多根肋骨骨折,立即紧急收到神经外科ICU病房住院治疗。 经血型检查患儿为RH阴性血,也就是我们所说的熊猫血,输血科张新主任立即与呼伦贝尔血站联系,紧急配备1.5URH阴性血,连夜送往医院。经过儿科医生精准的计算出患儿的补液量,给予患儿快速补充晶体和胶体后患儿休克纠正,血压稳定。但患儿胸部气体增加,随时危及生命,神经外科李广印院长和王洪成主任查看后,决定在补液的情况下先给予胸腔闭式引流术后再进行头皮撕脱伤清创缝合,等待RH阴性血的到来。急诊进入手术室后由普外科杨传江医生行胸腔闭式引流术,同时由李广印院长,王洪成主任以及李艳萍医师行头皮撕脱伤清创缝合,在手术室麻醉医师的配合下,手术很快顺利完成,随着RH阴性血的到来,血液输入到患儿体内后患儿神智好转,可清醒对话。小患者推出手术室回到ICU病房已是早上七点多了,经过一夜的积极救治,患儿转危为安。 经过多学科合作9天医务人员的精心治疗护理,患儿生命体征平稳顺利出院。院内多学科联合救治为抢救患儿提供了关键的支持和保障。科室间强强联合、密切配合、优势互补,为患者制定最佳救治条件,形成一体化的诊治模式,多学科探讨,使患者获得更科学、更全面、更优化的诊疗方案,医院在多学科联合诊治危重患者的技术水平和责任担当。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