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文物学会副会长、内蒙古文物学会会长安泳锝,呼伦贝尔市委常委、满洲里市委书记杜联合,满洲里市委副书记、市长许爱莲,自治区文物和旅游厅(文物局)博物馆处处长侯俊,内蒙古蒙古族源博物馆馆长、呼伦贝尔民族博物院院长白劲松及满洲里市四大班子领导出席开馆仪式 ▲呼伦贝尔市委常委、满洲里市委书记杜联合为满洲里市博物馆开馆致开幕词 ▲中国文物学会副会长、内蒙古文物学会会长安泳锝,呼伦贝尔市委常委、满洲里市委书记杜联合,满洲里市委副书记、市长许爱莲,自治区文物和旅游厅(文物局)博物馆处处长侯俊,共同为满洲里市博物馆进行揭牌 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促进国际文化交流 满洲里,位于西伯利亚铁路与东清铁路(中东铁路)连接点中方一侧,以其独特的地理位置——边关锁钥,闻名于世。自年满洲里火车站开始建设,随即中俄两国铁路连通,推动了城市的逐渐形成和人群的不断聚集。由于地处要津,可谓坎坷历尽,满洲里一直相伴于世界风云的变幻,与国家命运之兴衰紧密相随。历史传承必须代代接力、步步向前,满洲里市博物馆展陈升级进一步挖掘口岸历史文化资源,提升文化内涵,并积极借鉴各地博物馆管理运营的先进经验,深入挖掘公共文化服务、红色文化教育、文物保护利用、对外文化交流等各项工作职能,致力打造弘扬历史文化的窗口和传承的重要阵地、开展爱国教育的基地、加强对外交流的纽带,为推动满洲里历史文化名城建设作出新的贡献,同时在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促进国际间文化交流、提升公众文化生活品质等方面发挥的重要作用。 边关锁钥风雷激荡 满洲里市博物馆始建于年8月,是一座以展示满洲里地区近现代历史发展历程为主的综合性博物馆。馆舍始建于年,年竣工。总面积平方米,整体呈“凹”字型,为典型的俄罗斯风格哥特式建筑,建成之初为中东铁路技工学校校舍,是满洲里中东铁路建筑群中历史沿革最清晰、造型最美,结构最完善、复杂,面积最大、最具代表性的建筑遗存,其本身也是满洲里百年沧桑的重要见证。年,最满洲里市博物馆并沿用至今。年,被国务院确认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历经百年的馆舍本身即是满洲里世纪沧桑的历史见证 馆内现有馆藏文物件(套),其中二、三级文物14件(套),上迄旧石器时代,下至近现代,主要包括骨器、石器、陶器、铜器、铁器、货币等十几个类别。改造升级后的博物馆以“边关锁钥——满洲里历史陈列”为主题,以中东铁路时期历史文物为基础,以俄罗斯、蒙古文物为特色,通过丰富的文物藏品、文献资料和历史图片,划分序厅、尾厅,及“牵手俄国的茶马古道”“贯穿欧亚的东清铁路”“历尽艰辛的锁钥边关”“连接苏俄的红色交通”“争执路权的满扎战火”“不惜玉碎的海满抗战”“铁幕笼罩的日伪统治”“坚强巩固的后方基地”“抗美援朝的物流中枢”“通向全国的铁路运输”10个展示单元全面系统地反映了茶马古道的形成、中东铁路建设与满洲里饱经风霜的发展和“十一五”时期取得的成就变化,一幅风云激荡的百年历史画卷在观众面前徐徐展开…… ▲馆厅展示 ▲展厅公共走廊空间 ▲“海满抗战”大型油画创作 ▲“中东路之战”半景画场景还原 多媒体技术应用实现历史影像的世纪重现 在图文展示、实物展品以及场景创作等基础上,多媒体展示技术应用成为此次博物馆升级改陈的新亮点,珍贵的历史视频影像、百年前的街市风貌、动态的地域变迁等内容,作为全新展项首次呈现在观众面前。 ▲“中东铁路”全景互动沙盘 ▲“万国商都”全息影像数字展示 ▲“红色交通线”电子壁挂沙盘 品读游牧文明的浑厚粗犷、豪迈兼容,感受中西方文化的碰撞融合、交错并蓄,激荡红色历程的慷慨豪迈、传承永续,遍看边疆建设铅华洗尽、日新月异——走进满洲里市博物馆,重温边关锁钥,钩沉世纪风云。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