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古满洲里,一名行人走在街头,街边店铺排出的气流遇到室外寒冷空气形成了一大片白雾。作为中国最大的陆运口岸城市,满洲里处于中蒙俄三国交界之地,旅游业十分发达,但因处于高纬度地区,冬季严寒。 编者按年新年伊始,世纪寒潮席卷全国。由于地理原因,东北地区更是首当其冲,频繁出现零下40度的低温天气。“太阳只是冰箱里的一盏灯,看的见光,但感受不到温度”。强烈的冰冻感让东北地区的人们不禁发出这样的感慨。但让人感到更加凌冽的是东北的另一个“寒冬”。近年来,东北经济增速持续下降。回顾年GDP前三季度,东北三省增速排名依然靠后。 冰冻之地作者:苗奥 内蒙古满洲里,一头奶牛悠闲的走在马路上。周边的居民对这种景象司空见惯,他们说只有像我一样的外地人才会对马路上的奶牛感到好奇。 内蒙古满洲里,冬日清晨的街道。 内蒙古呼伦贝尔地区,由于接壤俄罗斯,在很多建筑上都能看到类似套娃,城堡等俄国文化元素。 吉林延吉,穿着貂皮大衣的女士走在街头。貂皮大衣是很多人对东北的刻板印象之一,近乎于标志性的存在。由于冬天气温寒冷,貂皮大衣良好的保暖性,穿起来也没有羽绒服臃肿,所以成为很多东北人冬季的日常着装。近年来由于皮草行业一些不正规的生产方式,貂皮大衣也备受争议。 吉林延边朝鲜族自治州,一名妇女穿过马路,一束阳光刚好照在她的身上。中俄朝三国交界,朝鲜族人口所占总人口比重近一半,所以街边很多广告牌都印着中韩两种语言。 辽宁阜新,行人走在已经已经冰封的河堤上。在他的身后是巨大的商业住宅。 吉林延吉,一对父子骑车经过挂满了中韩两种语言商业招牌的大厦。 黑龙江哈尔滨,在松花江面上骑车的人。 辽宁丹东,一名身着朝鲜特色服装的服务员在饭馆门前。 内蒙古满洲里,零下30度气温下等车的人。在这种气温下,通常人们很少在室外活动,也导致满洲里旅游业的“冷暖分明”,夏天街上的市民和各国游客络绎不绝,宾馆旅店更是一房难求,而到了冬季,这里却相对有些冷清。 内蒙古满洲里,零下40度气温的夜晚,城市略显空荡。 冬季,来自各地的游客来到哈尔滨游玩,他们在商店内选购具有俄罗斯特质的纪念品。 吉林通化钢铁厂,工人正在劳作中。 吉林延吉,冬日午后,一群朝鲜族人民自发的聚集在公园里跳舞并且唱卡啦OK。 吉林延吉,一对青年在已经封冻的河面上拍照留念。身着厚重羽绒服的人们与广告牌上穿夏装的模特形成有趣的对比。 黑龙江哈尔滨,夜晚归家的行人。 辽宁阜新,矿区周边的小饭馆。 吉林延吉,一位行人推车回望城市夜晚的霓虹。 吉林延吉,一位女士穿过已经冰冻的河面,从城市一端走向另一端。 冰冻之地 文/苗奥 年新年伊始,世纪寒潮席卷全国。由于地理原因,东北地区更是首当其冲,频繁出现零下40度的低温天气。“太阳只是冰箱里的一盏灯,看的见光,但感受不到温度”。强烈的冰冻感让东北地区的人们不禁发出这样的感慨。但让人感到更加凌冽的是东北的另一个“寒冬”。 近年来,东北经济增速持续下降。回顾年GDP前三季度,东北三省增速排名依然靠后。其中辽宁以2.7%的增速垫底,黑龙江前三季度GDP增速为5.5%,排名倒数第三;吉林前三季度GDP增速为6.3%,排名倒数第四。 东北坐拥中国最大的平原,是资源丰富、文化繁荣、以汉族为主多民族文化深度融合的区域,包括黑吉辽三省与内蒙东部地区。 东北老工业基地被誉为新中国的“工业摇篮”。钢铁、能源、重型机械、汽车、造船等重大工业项目,奠定了中国工业化的初步基础。而近些年由于产业结构,人才外流,资源产业周期性的起落等不利因素的影响给东北经济带来不小的冲击,GDP增长放缓,引起了国人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