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在新中国成立35周年的国庆大阅兵中,第二炮兵的导弹方阵,以其赳赳雄姿首次亮相于世人面前。它向全世界宣示:中国战略导弹部队已经屹立在世界的东方! 我们也要搞导弹、原子弹 年11月11日,基辛格与周恩来举行过一次会谈。会谈有基辛格这样一段话:“我想告诉你我们明年的计划,我们将撤退目前在台湾的两个中队的鬼怪式战机,我们也将从台湾撤出U-2飞机,我们还要撤掉在台湾的核子武器。”这是多么重大的宣布!基于美国核讹诈的一贯政策,他们将核武器运进台湾,完全不出中国领导人的预料。周恩来遇“核”不惊,在核武器领域,中国虽说微不足道,但毕竟已有了一席之地! 新中国刚从长久的战争硝烟中诞生,头顶上就出现了原子弹的威慑。面对敌对势力的如此威胁,毛泽东说,我们也要搞导弹、原子弹……紧接着,党中央作出了重要决定:建立和发展导弹核武器!当时中国的国情是:国家一穷二白。党中央在如此严峻的形势下作出如此伟大的决策,体现了一个民族不屈不挠的自强意识和不可玷辱的伟大气节! 中国政府于年8月作出了从苏联引进导弹技术的决定。年9月,以聂荣臻元帅为团长,陈赓大将、宋任穷上将为副团长的中国政府代表团抵达莫斯科,同别尔乌辛科·涅夫为首的苏联政府代表团进行了35天的谈判,于10月15日达成了协议,签订了苏联在火箭和航空等新技术方面援助中国的协定,简称《十月十五日协定》,又称《新技术协定》。 中央军委于年11月作出决定:由军委炮兵和以钱学森为院长的国防部第五研究院共同负责组建“炮兵教导大队”,隶属军委炮兵编制,业务上由第五研究院领导。全大队计划共编人,分别从炮兵、五院总部及其他军兵种精选出来。大队编有大队司令部,内设翻译科、通信科、诸元准备科、特种兵器科等业务部门,下辖指挥连、发射连、技术连、推进剂运输连。大队执行师职权限,所有职位均高配一至三级。大队长孙式性、政委宋杲均为师级军官。下属营、连、排分别依次高配。连操作手也由干部担任。所有参训人员都具有觉悟高、文化高、级别高、事业心强等特点,可见这支部队何等重要。 经过一番准备,炮兵教导大队于年12月9日在北京长辛店原马列学院内正式成立。这就是中国领导人精心建造的中国导弹部队的第一摇篮。 冲向国防现代化的起跑线 年12月20日,炮兵教导大队大队长孙式性等50人奉命来到中苏边境的中国满洲里火车站,静悄悄地执行一项神圣的任务。装有P-2型导弹及其器材的次国际列车,缓缓驶进了满洲里火车站。来自苏联的那趟列车上,有苏军官兵共人,他们既是押车员,又是援助中国的导弹部队教员。列车进入中国车站后,他们从列车中走出来,进入交接岗位。为首的布里奥·伯列任斯基上校说:“炮兵教导大队第一堂课是:接站,具体内容是卸车。”中国导弹事业是从接站起步的,满洲里火车站则是中国军人冲向国防现代化的起跑线。这一千载难逢的良机是我国领导人苦心争取来的。 国防部长彭德怀元帅亲手解开系在P-2型导弹上的红绸带,满含深情地对在场官兵说:“这是苏联老大哥过继给我们的‘儿子’,祖国把他托付给你们了,你们可要把他当作亲生儿子看待呀!” 那时,P-2型导弹虽说已从苏军的战斗序列中退出了现役,但对中国军人来说,仍然起着不可或缺的作用。炮兵教导大队的业务领导钱学森院长说:“P-2型导弹是苏联第一代产品,谈不上先进,但对我们来说,毕竟有了教学实物,可使我们少走弯路。” 年1月11日,炮兵教导大队第一期训练班举行开学典礼,全大队所有干部和学员,以及苏军官兵都参加了大会。国防部五院院长钱学森、炮兵参谋长陈锐霆到会讲话,号召大家一定要把苏联技术学到手! 受训的3个月,正值严冬季节,寒风刺骨,尤其夜间操作,又累又冷,但受训人员明白自己肩负的历史使命,一丝不苟地投入到训练工作之中。教导大队的保密措施和组织纪律是非常严格的。听课人员每人发有多个证件;学习笔记和教材,一律不准带出课堂;各专业之间不准相互打听;大队的工作性质、驻地位置,绝对禁止外传;通信地址用信箱代号;北京籍的同志不得回家……中国学员的敬业精神,令苏军教官感动不已,他们对中国学员掌握技术速度之快,感到非常惊讶。 年3月15日,训练课程进入到综合操作阶段。点火这一天,贺龙、陈毅、聂荣臻3位元帅,以及黄克诚总参谋长、张爱萍副总长来现场视察,并听取了两个多月以来学员们训练情况的汇报。当初级点火取得圆满成功时,3位元帅高兴地站了起来,向大伙鼓掌祝贺。视察完毕,元帅们特地宴请了大队主要领导。席间,陈毅严肃地说:“我们炮击金门,人家说是蚊子叫,听不见。如果我们的导弹上天了,原子弹响了,那就不是蚊子叫,而是老虎叫,狮子吼,人家才买账哩!” 第一摇篮摇出中国导弹部队第一营 经过3个月的艰苦训练,苏军任教营长沙洛曼丘克上校作了讲评。他说:“中国军人在这么短的时间内,完成了所规定的训练科目,掌握了P-2导弹的战斗使用技能,成绩令人满意。” 在训练的最后阶段,全大队在北京昌平南口地区进行了一次战斗演习,苏军教官们十分满意。 在中苏双方共同努力下,首期训练取得了显著的成绩。苏军的一套人员,培养了中方四套人员,俗称“1:4效应”。这就为中国导弹部队的诞生和发展,作出了开创性的贡献。 年4月15日,圆满完成了培训任务的苏军导弹部队官兵,除留下营长沙洛曼丘克上校当顾问外,其余人员全部登上了归国的列车。分别时,场面相当动人:握手、拥抱、热泪,浓缩着中苏人民的深情厚谊,他们说:“只要中国需要,我们以后还会再来的!” 苏军回国后的一个月里,世界的东方破天荒地出现了“中国导弹部队第一营”,又名“地地导弹战斗营”、“教导营”。 炮兵教导大队自年12月9日到年7月24日结束,共训练了20个月。其中,接受苏军3个月训练,自己独立组织培训17个月。大队从初建时期的多人,发展到后期的多人,共培养了地地导弹专业技术骨干名。这不仅为中国导弹部队的诞生和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还为许多单位培养了大批人才,他们像一把种子撒向我国导弹事业的四面八方。他们在各自的岗位上生根发芽,如今大都成了一棵棵顶天立地的大树。 横空出世的中国导弹部队,为我国的国防现代化立下了不可磨灭的功勋! ?斯大林的亲生女儿为什么要叛逃美国? ?斯大林的几则轶事趣闻:你只能眼馋呗! ?文豪死亡之谜:高尔基真的是死于情妇之手吗? 回复关键词“苏联01”,获取以上文章! 《非常历史》 verydaily 长按右图识别小孩得白癜风能治愈么中科白癜风让白斑告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