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18/1/26来源:本站原创 作者:佚名 点击: 61 次

打通丝绸之路物流大通道、搭建陆桥运输合作大平台,分享、交流、互助,行业商脉、合作资源、平台首选!这是您拓展国际铁路货物运输、中欧班列跨境运输国际联运行业市场的业务平台。找专业人,做专业事!

热点一

年中欧班列建设发展取得重要阶段性成果

1月22日,国家发改委就宏观经济运行情况举行新闻发布会。据国家发改委新闻发言人严鹏程介绍,年中欧班列建设发展取得重要阶段性成果,开行数量迅猛增长,全年开行列,同比增长%,超过过去6年的总和。

严鹏程表示:“自年中欧班列统一品牌以来,中欧班列快速发展,开行质量不断提升,货值显著增加,回程班列快速增长,不仅有效地促进了沿线各国间的经贸往来,也有力地带动了我国开放型经济的快速发展。”

中欧班列不仅开行数量迅猛增长,服务范围也快速拓展。目前,国内开行城市38个,到达欧洲13个国家36个城市,较年新增5个国家23个城市,铺画运行线路达61条;运行效率提升,铺画了时速公里中欧班列专用运行线,全程运行时间从开行初期的20天以上逐步缩短至12—14天;运行成本不断降低,整体运输费用较开行初期下降约40%。

此外,中欧班列货源品类不断丰富,由开行初期的手机、电脑等IT产品逐步扩大到衣服鞋帽、汽车及配件、粮食、葡萄酒、咖啡豆、木材等品类,涵盖了沿线人民生产生活的多个方面。

热点二

“义新欧”班列首次开展运邮测试验放件国际邮包

22日,件国际邮包经浙江检验检疫局检验检疫合格后放行,经由“义新欧”铁路踏上去往欧洲的“旅途”,标志着“义新欧”班列运邮测试顺利开展。

据悉,这批邮包从义乌出发,经新疆阿拉山口口岸出境,途径哈萨克斯坦、俄罗斯、白俄罗斯、波兰,最终将抵达华沙邮件处理中心,完成终端配送。

受《国际铁路货运联运协定》相关条款限制,中欧之间的国际邮包运输无法正常通过铁路运输,只能通过海运或空运。年8月,义乌获批成为中欧班列运邮试点城市,同意利用“义新欧”班列开展运邮。目前“义新欧”班列已开通9条运输线路,沿线建立5个物流分拨点、8个海外仓,辐射34个国家,具有综合成本低、运输高效、不受天气限制等优势,其运输时间比海运节约20多天,成本仅为空运的1/5,为义乌国际邮包的运输开辟了性价比更高的渠道。“义新欧”班列铁路运邮常态化运营后,将进一步丰富“义新欧”班列的货源,同时能够提升义乌出口跨境电商竞争优势,带动相关产业的快速发展。

按照测试方案及相关工作要求,检验检疫部门与海关联合开展“一次申报、一次查验、一次放行”,开辟绿色通道,保障运邮包裹快速通关。在义乌国际邮件互换局,关检工作人员对测试邮包实施共同查验,对该批次邮包的品名、收件人信息、数重量等信息进行核查,并通过X光机、人工开包等方式实施检验检疫,随后该批次邮包由邮政车辆转运至义乌铁路货站,经关检共同实施口岸查验后正式放行,全过程在1工作日内完成。

热点三

为保障中欧班列高效运行二连浩特口岸这么做!

二连浩特口岸作为中欧班列中通道的唯一进出境口岸,年共运行中欧班列线路15条,累计运行16条。全年共运行中欧班列列,标箱数箱,货运量31.55万吨,货值26.18亿美元,同比分别上涨%、%、%、%,超过年至年开行数量的总和。出口货物以家用电器、五金建材、服装鞋帽、通信设备、玩具等为主;进口货物主要是汽车配件、飞机零件、工程设备、板材等。

近年来,二连浩特检验检疫局全面贯彻落实中央关于推进“一带一路”建设的倡议,全力服务中蒙俄经济走廊建设,促进中欧班列健康有序发展。

一是加强一体化建设,优化服务举措。按照“创新发展、监管有效、方便进出、保障安全”的工作原则,对中欧班列运载货物实施风险管理;实行“出入境全申报”“进口直通、出口直放”的检验检疫“通关一体化”工作模式,避免重复检验检疫;设立中欧班列“绿色通道”,实施“优先申报、优先检验检疫、优先放行”“零等待”的便利服务措施,保障通关手续20分钟全部完成。

二是打造绿色一带一路,筑牢生态安全屏障。目前,俄罗斯优质板材是中通道回程班列的主要货物之一,年板材返程班列达到43列,占回程货物的三分之一。通过对“木材专列”采取落地检验检疫的方式,严防外来有害生物入侵。

三是加强对外宣传,推进扩量增效。强化对中欧班列沿线国家技术性贸易措施、技术法规、合格评定程序等的收集和研究。加大对中欧班列相关工作的宣传力度,扩大影响力,争取获得各方







































北京中科白癜风医院郑华国
刘云涛


------分隔线----------------------------
热点内容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
  • 网站首页
  • 网站地图
  • 发布优势
  • 广告合作
  • 版权申明
  • 服务条款
  • Copyright (c) @2012 - 2020



    提醒您:本站信息仅供参考 不能做为诊断及医疗的依据 本站如有转载或引用文章涉及版权问题 请速与我们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