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18/11/26来源:本站原创 作者:佚名 点击: 61 次

智跃导读

胡适还说过:“生于有钱有势的家庭,他是野心而自负的。”这句话说到了根子上。张学良晚年对唐德刚说,他的弱点是一辈子未尝有过上司。唐问:“蒋不是你的上司吗?”张说:“所以他发我脾气,我就把他抓起来呀!”纨绔子弟的霸王习性,加上绝顶的权力,世上再没有比这更危险的组合了。它能忽视一切,因而也能摧毁一切!

当绝顶权力落到纨绔子弟头上

作者:才云鹏等来源:网络

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年12月12日,张学良和杨虎城发动了震惊中外的“西安事变”,此举不仅彻底改变了中国的历史轨迹,也直接改变了张学良本人的命运。

但鲜为人知的是,没有年10月12日的中东路战争,此后的九.一八事变、西安事变等重大历史事件,或许不会发生,历史或将重写!

“不气盛还叫年轻人吗?”

《征服》主人公的这句话,用在张学良身上再恰当不过。27岁就被其老子授予上将军衔,这一点,傲视古今中外军界群雄。

更大的光环随后就到。年6月,张作霖被皇姑屯的炸弹送回老家,新的东北王在悲痛中冉冉升起。当年“双十节”,张学良在沈阳北大营隆重阅兵,对不断骚扰他的日本人,报以一种挑战式回应。

12月底,张学良干了一件让日本人更加瞠目的事:东北易帜。青天白日旗飘扬在广袤的东北大地,“我张学良没有统一中国的能力,但我有诚心服从能统一中国的人!”

刘仲敬说:“东北易帜是他一生最大的错误,此后的一切错误都派生于此。东北军接受国民党的民族主义,自杀性质极为明显。张作霖和孙文结盟,就坚持搁置三民主义和反帝外交,表现了高度的审慎。张学良指望将外交责任交给南京,无异于抱薪救火。”可惜,这种视野,张学良不具备。

奉军消逝,东北军诞生。对日本人来说,这预示着蒋介石的民族主义将迅速烧到东北,从驻奉天总领事到首相,日本多位要员频繁劝阻和威胁张学良,但最终,少帅没给他们这个面子。

大动作接二连三。年1月,张学良杀了最重要的辅弼杨宇霆和常荫槐。张学良早就看不惯这两人的强势。试举一例:某官员向张学良汇报被拒门外,找杨宇霆求助。杨知道张在抽鸦片,气冲冲闯进张府,在卧室门口大喊:“我是杨麟阁,快起来,有公事!”张急披衣而出,杨指着骂道:“混帐东西,你若这样,东北的事能干好吗?”张学良忍无可忍,破例回敬一句:“我干不了你干!”

最碍眼的“绊脚石”被去除,虽说下属个个心寒,但震慑作用立竿见影,少帅的权威一夜间完全树立,无人再能阻挡一个纨绔子弟的自由意志。

中东路事件:向苏联发起挑战

少帅要雄心勃勃干大事了。此前他只是树立了威名,但这次他要迈开大步。“很想施展一下子,把东北的地位提高”,张学良晚年对史学家唐德刚说到。

真正的大事件即将开场,这就是张学良心中之永恒块垒的中东路之战。正是此战的惨痛后果,让张学良此后连续做出令人匪夷所思的错判,蒋介石因此在日记中说他“小事精明,大事糊涂,把握不坚,心志不定,殊可悲也!”

中东路战争,简要的说,是近代以来中苏两国最大一次武装冲突,双方投入兵力超20万!

甲午战后,清廷重推“以夷制夷”,年签订《中俄密约》,沙俄开始在东北建造和经营中东铁路,并占有沿线大片土地形成国中国。年,北京政府与苏联签订协定,声明中东铁路纯属商业性质;苏联政府允诺,中国以资本赎回铁路及所属财产。由于张作霖不承认此份《协定》,苏联派代表与张达成《奉俄协定》,中东铁路由中苏共管。列宁在十月革命刚胜利时,向全世界宣布“沙俄从中国掠夺的土地全部归还给中国”,自此已过去10年,并进入了斯大林时代。

卧榻之侧岂容他人酣睡?意气风发的少帅听到传言说苏联发生了大饥荒,人民对苏维埃政权极度不满,欧美各国亦正仇苏,若能趁此机会收回路权,不单苏联无力反抗,列强也必双手赞成;国内,北伐结束不久,民族情绪日益高涨,南京政府倡导的“革命外交”正如火如荼;再看武力,东北军的装备在国内堪称翘楚,可以同时海陆空立体作战!张学良眼中,这正是“天时地利人和”三才俱全!

干!

下属张作相建议,“用全国力量对付苏联也未必能胜,只凭东北军能行?恐怕反而惹出麻烦,也须防日本人乘机捣乱。”这一点看得很准。可惜,他面对的是自信满满的少帅。张学良有多自信?7月上旬张、蒋会谈,蒋介石说一旦中苏开战,中央出兵十万并拨几百万军费,张道:“兵力充足,无劳中央军必要。”

东北军的确装备精良,但却不是一流的实战部队,年西北军和中央军都在北伐中重创数量和装备绝对占优的东北军。连“国军”尚无法战胜,却要去挑战苏军,张学良此举可谓“豪壮之极”!

当然,张学良一开始也是“先礼后兵”。年3月1日,他向苏方提出数项要求,最重要的是路局一切命令非经中方副局长签字不能生效。但苏方坚拒。

中东铁路线上的横道河子火车站

张学良遂开始使硬。5月27日,哈尔滨警务处接到密报,“苏联将在哈领事馆召开党员大会”,张学良派军警逮捕了苏联驻哈总领事,强迫中东铁路苏方正副局长停职,随后又封闭各城市领事馆。这一违反国际法的行为激怒了苏联政府,要求南京政府释放被捕人员,同时向边境地区增加兵力,准备交涉失败时诉诸武力。5.27事件,成为中东路之战的开端。

一场无法言说的耻辱之战

7月17日,苏联政府宣布与中国断交,并告知中东路如不恢复原状,中国将有莫大危险,而张学良只把这当做威胁。截至7月23日,驻东北各领事及职员和侨民回苏。大战一触即发。

8月15日,张学良下达作战动员令,一线兵力增至十余万,相对苏军略占优势。当天,苏军对满洲里、扎贲诺尔的东北军展开攻击,双方互有胜负。

此间,双方的谈判并未间断。随着9月中旬谈判完全破裂,苏联决定发起致命性打击。10月12日,以同江之役为标志,中东路战争全面打响(东西线全面开战),苏军9艘舰船率先进入三江口水域。虽然苏舰吨位大,大炮也占优,但中方指挥官沈鸿烈比较聪明,在侧翼芦苇中藏了一艘拖驳船,安装两门mm大炮,准确击沉雪尔诺夫号,击伤3舰--这使它成为中国近代战绩最好的军舰!

然而很快,苏军战机飞临战场,战局立刻改观,战至午后2时,三江口被占领,中国江防舰队全军覆没。

开赴满洲里前线的东北军

东西两线同时打响后,东北军日益被动,战争成为一边倒。11月中旬,西线苏军攻入满洲里和扎贲诺尔,东北军四处溃败。不久,两线全面失守,苏军夹击哈尔滨的态势形成,黑龙江危在旦夕!

从最初的信心满满,到开战后的节节败退,12月下旬一个冰冷的日子,张学良被迫签订《伯力协定》,雄心壮志终成奇耻大辱!议定书恢复了苏联以前的一切权益,“附赠”东北版图最东端的黑瞎子岛,一占就是79年!

中东路之战成为张学良此生最不愿提及的往事。90岁那年他向唐德刚讲述自己的一生,7万多字中,中东路只有个字。

个字怎么能够?死伤、被俘2万人,松花江舰队尽被摧毁,西线所有的营房、堡垒和通讯悉数被毁,绥芬河、同江等边境城市被炮火严重破坏。张学良说:“那仗打得惨了,我们有一个旅,韩光第的旅,全灭。”

当绝顶权力落到纨绔子弟头上

东北军的失败,可以说装备不如人、士气不如人,也可以说缺乏顶用的军事人才,但张学良的刚愎自用脱不了干系:不是没有人才,但全被他杀掉。有限的如张作相等人的忠告又完全不放心上。中东路事件全凭他脑袋一热,就作成了!

张作霖的“满蒙平衡”自此被打破。他拥有其父的霸气,但却没继承其狡黠。学者杨天石说,“东清铁路是当年不平等条约的产物,理应归还中国。张学良的这一要求,没有什么不对,只是太自不量力。”

“我跟俄国人打仗,是很自不量力呀”,张学良向唐德刚口述时,亦如此言。

唐德刚与张学良

尽管死伤惨重,但中东路造成的最严重后果,九.一八时才得以真正爆发。这场战争让日方摸透了东北军底细,这才敢在那个月黑之夜,用几百名士兵进攻北大营!而张学良在下令不抵抗的时候,脑子里肯定也闪过了中东路阴影---心理学有一个“泛化机制”,经典条件作用一旦形成,机体对类似刺激就会做出同样的反应。让一个大无畏青年变成胆小鬼的最好办法,就是在他热血的时候给他当头一棒---在他看来,中东路事件中苏联是被动的,自己尚且失败;9.18时日本早已作好充分准备,我拿什么取胜?何况,日俄战争俄国战败,东北军如何战胜比俄国更强的日本?

为避免做出“无谓的牺牲”,张学良提出“全国抗战论”:“日人图谋东北由来已久,这次挑衅的举动来势很大,可能再兴起大的战争。我们军人的天职,守土有责,本应和他们一拼,不过日军不仅一个联队,他全国的兵力可以源源而来,绝非我一个人及东北一隅之力所能应付。我们是主张抗战的,但须全国抗战。如能全国抗战,东北军在最前线作战,是义不容辞的。”

仗未打先有怯敌之心。冠冕堂皇的话,掩盖不了他史上第一逃将的称号!

中东路事件另一个严重后果,是张学良与苏联交恶。年4月,背负“不抵抗”骂名的张学良游历欧洲,期间萌生了去苏联考察的愿望。然而,苏联拒绝他访问;年,蒋介石任命张学良为西北剿总副司令,在交战连连受挫的情况下,张学良的态度°反转:加入对手,并谋求合作建立西北国防政府,构建西北大联合计划。然而,共产国际再次拒绝!

渴望颓境逆转的张学良,最终做出了震惊世界的举动:逮捕蒋介石。

张学良认为,苏联主张抗日,西安事变也主张抗日,苏联必然赞同。然而,苏联明确表态,西安事变不具有任何积极意义。莫斯科的态度给已经被谴责声团团包围、只剩苏联这一线希望的张学良,势大力沉的一击!

其实,逼蒋抗日,在战略和战术上与苏联完全一致,但苏联始终没有支持过张学良,对此,很多人包括张本人十分不理解。有些人却看得很明白:苏联对张学良的莫名仇视,最重要原因就是中东路事件。90岁时,张学良操着浓重的东北口音说道,“我的一生被日本人毁了”。其实,他的一生是被苏联人毁了!

很多人认为西安事变是偶发事件。的确,事件发生后,国共双方、苏联和日本均惊诧莫名。然而对张学良来说,这是其性格走向的必然。他是一个无比自信的人:

中东路战争前,相信自己的实力;

9.18事变时,相信对方的实力;

西安事变时,相信自己的智商!

无比自信的同义词就是狂妄自大。其前妻于凤至说过,“在汉卿掌握半壁江山的权势和巨大财富下,很多女人为了私利,用一切手段缠住汉卿。”张学良却不这么看,“我并不是仗着我权势来”,对自己的魅力相当自信,“女人要是沾上我,她就离不开了。”他甚至想给年轻人开一门恋爱课,“讲怎么管女人的事情。”

20岁少将,25岁中将,27岁上将,28岁少帅,职位上升的同时,习性与能力并未随之长进。在胡适的眼里,张学良是一个因纵容而变坏的竖子,理解力从未成熟过。年胡适在日记中写道:晚上到张将军宅吃饭。他说,人民痛恨汤玉麟的虐政,不肯与军队合作,甚至危害军队。此次他派出的丁旅行入热河,即有二营长不知下落,大概是被人民做了。他要后援会去做点宣传工作。我说:事实的宣传比什么都更有力。我们说的是空话,人民受的苦痛是事实,我们如何能发生效力?最好你自己到热河去,把汤玉麟杀了或免职,人民自然会信任你真心救民。我对他说滦东人民受的痛苦,人民望日本人来,人心已去,若不设法收回人心,什么仗都不能打。张将军只能叹气撒谎而已。国家大事在这种人手里,那得不亡国?

然而,幼稚,不应成为一个成年人犯错的理由。胡适还说过:“生于有钱有势的家庭,他是野心而自负的。”这句话说到了根子上。张学良晚年对唐德刚说,他的弱点是一辈子未尝有过上司。唐问:“蒋不是你的上司吗?”张说:“所以他发我脾气,我就把他抓起来呀!”

纨绔子弟的霸王习性,加上绝顶的权力,世上再没有比这更危险的组合了。它能忽视一切,因而也能摧毁一切!

附文:张学良小传

(本文作者系北京联合大学台湾研究所副教授、副所长)

传奇老人张学良将军于14日晚间8时30分(北京时间15日下午2时50分)在夏威夷逝世,享年岁。张将军于9月28日因呼吸急促、发烧而被送至医院,经诊断,患有肺炎。由于年事已高,进院治疗17天后,仍回天乏术,平静辞世。少帅掌符东北军张学良,字汉卿,别号毅庵,堂号张仁堂、张礼堂,乳名双喜,后改名小六子,年6月3日生于奉天(今属辽宁)台安县桑树林詹家窝铺村。他的父亲是著名的“东北王”军阀张作霖。张作霖娶妻六房,张学良是张作霖元配夫人所生,为长子。张学良一出生,就被父亲张作霖赋予继承家业的大任,得到了父亲的苦心栽培。年,年仅17岁的张学良,出任父亲卫队旅营长。年,张学良进东北陆军辽宁讲武堂第一期炮兵科学习,各科成绩均名列第一。年毕业后,曾任奉军营长、团长等职。同年6月,担任奉军第三混成旅旅长,11月晋升陆军少将,时年不满20岁。年,张学良奉父命赴日本参观日军秋季军事演习,回国后即主导奉军改革。年,第一次直奉战争爆发后,张学良出任镇威军东路军第二梯队司令,率军入关作战,但受挫,回东北助父整军。其后多次率兵入关与吴佩孚、冯玉祥等军阀作战,年12月晋升为陆军上将。年6月3日,张作霖搭火车从关内返回东北在皇姑屯铁路交叉处,被日本人事先埋设好的炸弹炸成重伤,送回家中后翌日死亡。日本人暗杀张作霖的目的,是要制造混乱,乘机全部占领东北地区。但出乎日本人意料的是,年仅28岁的张学良,在东北边防督办张作相的协助下,继承父位,成为奉军的新统帅,执掌东北三省的军政大权。助蒋完成大一统主政之初的张学良,面对的是异常混乱的局面:外部,日本人虎视眈眈,蠢蠢欲动,时刻准备武力占领东北;关内,南京政府所指挥的国民革命军在蒋介石的直接统帅下,继续北伐,直逼山海关;内部,奉系的分裂倾向日益明显。受命于危难之际的少帅,需要有勇气、有魄力来力挽狂澜。年轻气盛、有勇有谋的张学良,调整战略,于年12月29日与张作相、万福麟联名通电,宣布东三省易帜,接受南京政府的统辖,出任东北边防军司令官,不仅缓和了与蒋介石的矛盾,而且挫败了日本人变东北为其殖民的企图。东北挂上青天白日旗,标志蒋介石完成了中国的大一统。紧接着,他整治东北军,除掉亲日派,使奉系维持统一。由于有杀父之仇,张学良特别痛恨日本人。他曾经明确告诉东洋人:“你们日本能做到的,我们中国也能做到,你们日本做不到的,我们中国也能做到”。在解除软禁,移居夏威夷后,他曾告诫所有的中国人,“要时刻警惕日本人”。年,蒋介石、冯玉祥、阎锡山及桂系军阀爆发中原大战,战争中互有胜负,呈胶着状态。关外拥有强大兵力的张学良便成为决定这场混战胜负的关键和各方拉笼的对象。张学良坐镇关外,审时度势。同年9月,张学良通电拥蒋,挥师入关,冯、阎及桂军土崩瓦解,中原大战以蒋介石胜利并再次一统天下告终。张学良因此受到南京政府的褒奖,就任陆海空军副总司令,统辖辽宁、吉林、黑龙江、察哈尔、绥远及河北、山西数省军事,驻节北平顺承王府。逼蒋抗日救中国张学良助蒋介石稳定中原地区与中央政权后,关外的东北军主力大部分进驻北平、天津地区,东北边防呈现空虚,这给日本关东军造成了千载难逢的好机会。年9月18日夜晚,日本关东军突然向东北军北大营和沈阳城垣发动攻击。在南京政府“攘外必先安内”和“绝对不可抵抗”的命令之下,张学良尽管心不服,但还得服从命令让东北军撤回关内。一夜之间,沈阳沦陷,几日之内,失地千里,作为东北的最高军政长官,张学良遭到全国人民特别是东北人民的责难,他感到十分痛心,便于年11月引咎辞去陆海空副总司令职务。年热河失陷,全国哗然,张学良为示负责,通电下野,出国考察。海外考察归国后,张学良曾担任鄂豫皖三省“剿总”副司令。年10月,他出任西北“剿总”副司令代理总司令,率部进攻陕甘红军根据地,但战事不利。此时,全国抗日情绪高涨。由于有家仇国恨,而东北军念家情浓,受形势的感染,更出于救国救民之情,张学良联合杨虎城将军多次劝蒋停止内战,一致对外。在无法得到蒋介石的回应下,年12月12日,张学良与杨虎城经过事先部署,趁蒋介石到西安视察,发动兵谏,扣留蒋介石。后在中共及各方斡旋下,“西安事变”和平落幕,蒋介石在答应停止内战、合力抗日的情况下获释。软禁幽居数十载张学良发动兵谏的本意与动因仅仅是逼蒋抗日,并非对蒋介石不忠不义,更非要加害于蒋,不然他怎么会于年易帜归属蒋介石,又怎会于年挥师入关助蒋平定中原呢?正因为如此,张学良将军在达成共同对外、联合抗日的目标后,很快让“西安事变”和平落幕。为表和平解决问题的诚意,也为了蒋介石的安全,张学良义气般地亲自护送蒋介石回到南京。不过,张学良没有充分估计到蒋介石的计略与多变,当然他也顾不上考虑很多。回到南京的当天,张学良就遭到蒋介石的软禁。随后不久,张受到高等军事法庭的审判,最后法庭宣布由军事委员会对他实施十年的“严加管束”。自从被“管束”之后,张学良将军先住溪口,随着形势变化,移往安徽黄山,再迁江西萍乡。年武汉失守后,张学良被送到湖南沅陵,先住苏仙岭,再移凤凰山。年移住贵阳修文县阳明洞。此后几年,在贵阳附近数次转移。年抗战胜利后,十年“管束”期满,他本该恢复自由,结果年11月2日,却被秘密遣送台湾,软禁在台北阳明山。直到年6月1日,老友张群为张学良公开做寿,台北高层军政大员孙运璇、陈立夫、梁肃戎、郝柏村、李国鼎、倪文亚、张继正等人均齐聚于张将军住处,他才公开露面,结束了长达54年的幽禁岁月。百年历史见证人陪伴张学良渡过50多年幽禁生活的主要是他的妻子赵四小姐。他一生娶妻两人,发妻于凤至,续弦为赵四小姐赵一荻。于凤至大张学良三岁,系双方父母指定婚配。于凤至为张学良生有一男一女,即张闾琳与张闾瑛。不过,年,张学良在天津结识赵四小姐,两人互相倾心。不久后,赵四小姐自行离家,赴奉天陪侍张将。多年后,于凤至与张学良平和分手,张学良才续娶赵四小姐为妻。此后一生中,赵四小姐长伴张学良身边,即使是张学良在幽居软禁的数十年间,她也从不离身。去年6月22日,陪伴张学良70多年的赵四小姐在檀香山病逝,张学良哀痛逾恒。张学良尽管戎马16载,性格刚强,但幽居后过着十分平静的生活。他于年开始研究《明史》,吸取中华文化精华。后又皈依基督教,专心研究《圣经》,从不过问政治。即使年恢复自由后,他仍沉静在书斋与教堂。年,张学良携赵四小姐赴美探亲访友,后来转赴加拿大,最后在檀香山定居。在檀香山,张学良除了看书、诵经之外,还口述历史,将他叱咤风云而又坎坷不平的一生留给后人。对少帅来说,确实留下了太多的遗憾。然而,为了民族利益,为了中华的强盛,他无愧于历史,无愧于中华民族。他见证了中国由分变合、由弱变强的百年历史。

?????end?????

本文作者

本文来源于网络

作者:才云鹏等

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欢迎转发朋友圈

期待您点击







































白癜风慈善爱心月
怎么治白癜风


------分隔线----------------------------
热点内容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
  • 网站首页
  • 网站地图
  • 发布优势
  • 广告合作
  • 版权申明
  • 服务条款
  • Copyright (c) @2012 - 2020



    提醒您:本站信息仅供参考 不能做为诊断及医疗的依据 本站如有转载或引用文章涉及版权问题 请速与我们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