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古首例病患出现在满洲里,医院先后派出两批共33人紧急驰援。 疫情防控工作部署不到一个月,医院有余人提交了“请战书”,12名医护人员纷纷递交了入党申请书。 增援湖北,医院派出5名医护人员参加内蒙古自治区赴湖北医疗队…… 如同一台快速高效运转的机器,需要各部件完美配合才能运转。在科学管理和良好制度的保障下,医院第一时间成立领导小组,组织多学科组成救治专家组,建立完善了预检分诊、疾病诊断筛查流程、接诊流程、标准化防护流程和消毒规范,沉着快速应对疫情,医院迅速完成“升级转型”在短期内形成“超级战斗力”。 后勤保障强有力 涂守东是医院采购供应部主任,医院采购供应工作,医院78个科室的物资采购供应。 为应对疫情,他带头成立应急物资保障组,24小时值班,专门负责医疗货源组织、物资拨付等工作,是医院参与战役的“粮草官”。 “物资如何调拨?怎样才能让前线医护人员都能得到最好的防护?” 连日来,他和团队既要统筹院内一线物资调配,同时还要保证医疗队的物资足够供应。涂守东说,医院的医疗物资保障是能跟的上的,但也很吃紧,多亏院领导的全力支持和多方筹集调配才能第一时间把“重武器”集中到前线。 “作为一名有着15年党龄的党员,我必须做好保障工作,为医护人员及患者解除后顾之忧。”涂守东说。 1月25日起,医院迅速接管了医院,成立“医院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救治中心”医院第一时间将药品、物资、设备、防护用品等配置到位全力保障一线医护人员。 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副主任王晓平主要负责“新冠肺炎”救治中心患者的救治工作,他告诉记者,接管病区时这里什么设备都没有,也不具备收治能力。在医院团队的火速驰援下,呼吸机、除颤仪、心电监护仪、吸痰器等设备迅速到位,医护人员也火速支援,72小时内病区迅速达到患者收治标准。 三道防线战疫情 自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开展以来,医院设有预检分诊、发热门诊及“医院新型冠状病毒感染救治中心”三道防线。 “您好,请您配合测一下体温。” “您之前去过湖北么?有没有湖北人员的接触史?” “您别着急,我们是按要求登记,特殊时期请您理解。” 厚厚的防护服,眼角有“水汽”的护目镜,被汗水湿透的衣衫,这是在发热门诊工作的医护人员的“标配”,疫情发生以来这里的接诊压力越来越大。 在这场战斗中,发热门诊成为阻挡病魔的第一道防线。疫情发生后,医院感染性疾病科副主任王桂杰成了这里了“前沿指挥官”。 一边是24小时无休息的工作状态,另一边是“新冠肺炎”的传染性,医护人员的内心有着很大的压力。在非常时期,“最美逆行者们”从不喊累,从不喊苦。对待患者,除了做好日常医疗工作,他们还要做好患者心里疏导。“宁可信其有,不可信其无,这是一场持久战,越到关键时候越要提高警惕”王桂杰说。 自春节以来,发热门诊全天24小时值班接收病人,共接收余人,平均每天20余人左右。 急诊科作为抗击“新冠肺炎”的重要防线,预检分诊工作是最重要的一环。 医院急诊科主任刘瑞告诉记者,目前急诊科全员投入战斗,并组织全体医护人员学习新型冠状病毒相关知识及防控方案,对各种消毒、防护等所需物资进行储备,满足医护人员防护工作需要。 每天分诊护士除对就诊的患者按病情分至相应区域就诊外,还要对来自四面八方的人员进行逐一排查。截至目前,急诊科共开展应急演练1次,预检人员培训14次,已预检超人次。 紧盯“感控”不放松 如果说抗击疫情是一场没有硝烟的战役,医院内的易感人群就是与疫情短兵相刃的“前沿阵地”,更是阻止“战火”蔓延的重要防线。 疫情发生后,医院迅速开展院内防控工作,全院进行防控培训,重点加强了门、急诊及各病区出入口预检分诊和发热门诊防控工作。2月10日,医院召集全体医护人员开展防护知识培训,对穿脱防护服、隔离衣等进行进行培训、考核,确保万无一失,使每人都掌握了防护知识。 “控制院内感染的核心是落实防控措施,确保患者安全,实现医务人员零感染。我们已经做好充分准备,有能力在保护患者的同时保护好自己,避免患者与患者、患者与医务人员、医务人员与医务人员之间的交叉感染。”医院感染控制部主任单银波告诉记者。 随着抗击疫情的号角响起,医院行政与临床的纽带科室。每天高负荷的工作,电话不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