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疗白癜风最好的医院 http://baidianfeng.39.net/ 太阳一落山,城市的温度就开始降低,这时候楼房的灯亮起来了,暖色的,在所有建筑的结构和细节上,形成装饰性的效果。刚开始天色较亮,还不太突出,渐渐地去看……这时候天边有细长的带状云,被余晖染成黑蓝色,头顶正上方是幽兰的、深邃的天幕,无限深远啊!城市如同金色的地幔铺叠在圣洁的苍宇之下。 这是满洲里,一座极为偏远的边陲小城,坐落在中、蒙、俄三国的交汇地带。太遥远也就太神秘,很多年前就想来此采风,心里幻想着一匹野马驰骋在呼伦贝尔大草原上,那是牧歌生活。我在做城市灯光设计的时候,听过几次他人告诉我,满洲里的城市照明如何好,这也惹得我一直想来亲自体会一二。早在几年前我从事一些呼和浩特的街区照明工作,其中设计的塞上老街对我留下深刻印象,那是纯粹的晋派风格老街道,已是呼市硕果仅存的历史记忆。满洲里会是什么样的城市面貌?处于特殊的地理环境中,她又能保持住什么?顺应着什么?或者丢失了什么? 这是一年中干旱的季节,太阳歪斜在南边的天上,白的晃眼。城市被切割成无数的阴影,于是在视野范围里你只能看到两种色泽——白与黑。那些拉长的、黑重的、沉甸甸阴影拖着日头缓慢行走。这是高纬度地区在秋冬以后常见的景象,人的影子也会变得很夸张,这让我想起我有几幅摄影作品就是这种表现影子的手法,还获得了好评。 阴影的本体——那些高耸的建筑呈现的又是另一幅样子,一种完全向往着欧化的面貌。这种虚假的欧式以现代的板式塔楼为基础,在其屋面戴上了文艺复兴式的穹顶或者哥特式的尖顶,立面上装饰山花与三角楣,腰线、露台、栏杆、圆拱、爱奥尼柱头……一座座欧式风格的建筑就密集出现在眼前,连那些破旧的上个世纪80年代的居民楼也被装饰的花里胡哨。 这是一座伪装成欧式风格的城市,只是简单草率了一些。走在城市里,环顾四周,你以为是在某个伪古典景区中,所有的欧化都没有那种时间带来的厚重底蕴感,风格可以伪造,文化却不能照搬。固属于这里的文化是——所有城市东西向的街道被命名为头道街、二道街、三道街……六道街,在街道取名上东北人还是很随意的。 出租车司机告诉我,以前的满洲里不是这样子,三十年前什么样他不知道,但是这种欧风建筑出现在近十几年,迅速全城都改成了这种效果。以至于很多本地人都失去了满洲里原来的记忆,理所当然认为,本来就是这样吧! 这种风格蔓延的速度很快,周边的海拉尔也如此,全城皆欧风……哈尔滨也是这样,大面积的立面改造完成于六七年前。其实很简单,就在原来的四方盒子老式居民楼外墙上装饰上欧式元素,再加一个巴黎风格墨绿色的四坡屋顶,带有一定弧度,开上老虎窗,立面粉刷成奶白或者浅黄色,一栋欧洲的建筑就诞生了。 只是搭建坡屋顶的钢架结构不甚牢固,再加上做工粗糙,时有瓦片堕落,于是很多楼房下竖起了危险警示的牌子。这是当年那些主管改造的官员告诉我的,不知道现在的质量有没有提升。 我一直好奇这些靠近俄罗斯的城市将自己改造成不伦不类的样子,本来用意是什么?为了彰显所处的特殊地理位置?为了吸引游客前来感受异域风情?为了体现城市百年文化再生?为了形象打造统一的建筑风格? 这是一种深刻的社会价值观现象。那就是政府在引导人民追求什么?虽然我们一直在反“西化”,可骨子里对于西方的东西是不是过于艳羡了?这种社会心理是否和多年来那些伪西方古典的城市建筑大量出现也有关联?我们的文化足够强大,自然会影响他国,不够强大,就会受人影响,这满城欧化建筑足以证明这一点。 很多时候,政府在引导什么,老百姓的偏好就趋向哪里。 我在“巴音塔拉餐馆”吃完午饭,临走和店里老板聊天,做社会学调查就要接触到最基层的人和事。她告诉我,白天满洲里没有什么好看的……只有到夜晚,灯都亮了,那才美得很,这里可是号称“小巴黎!” 我很期待这里的“巴黎”和我见到的真实巴黎有什么相似。 就像文初所讲的那样,当夜晚来临,天幕闭合起来,这里的夜真的是纯粹的暗黑,是幽冥在徘徊的界域。当城市灯光亮起来并且逐渐凸显和加重它的浓彩时,明与暗的对比并不逊色与白天。城市变成金光灿灿的世界,那些欧式的建筑成为灯光表现的最佳载体,就连庞大的穹顶都被覆盖上发光的线条,哪里会有灯光照不亮的地方? 所有的建筑细节都被刻画,没有细节的山墙也用老款的投光灯分层投射,不管这种灯具体积多么硕大,多么与建筑不协。密集的灯具衬托出了一片辉煌,城市被高照度笼罩,但天还是如黑洞一样,仅有星星闪烁。 这就是本地人理解的“巴黎”,从城市形态到灯光表现,这种逻辑建立在盲目的自信或者是想当然的无知上。真实的巴黎哪里有这样的耀目?我忘不了初到巴黎的那一晚,街头咖啡馆里透出的暖黄色灯光,以及树木遮掩下的百年建筑被路灯映出轮廓和粗犷的朦胧。 城市熄灯是在子夜零点,突然,全城黑了下来,只有街道上的路灯做基础照明,店招、广告牌、穹顶上的灯带、立面上的射灯……空间仿佛洗尽铅华,重归于寂。从喧闹到寂寞是一刹那的事情,这转变令我猝不及防,内心余光仍在荡漾,而眼中如美人顿失韶华。 这时候我理解那些喜欢“小巴黎”的市民是什么想法了。 图注:城市里人口并不多,再加上疫情的影响,游客减少。国门封闭,俄罗斯人也绝迹,城市的各种生意陷入了萧条期。 图注:城市被巨大的阴影切割成无数的块面。 图注:这是一个竭力想将自身欧化的城市。这是一种城市发展的过程,是一个阶段的普遍问题。 图注:金色的城市和幽兰的天际,形成高饱和度的对比。 图注:浓艳的灯光将城市衬托的如同贵妇。当下需要解决的不是亮与不亮的问题,而是如何提升对于照明手法的认识问题,带动更多人接受美学灯光,势在必行。? 图注:如果城市是这样的无光,我想旅游者和市民都会大失所望。 江海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