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17日,《关于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与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草案的报告》(简称《报告》)正式发布。报告详尽地对年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做出了安排。 年, 中国要推进70个工程项目! 其中,有一个项目 湖北这个地级市,期待了很久 国家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领导小组办公室印发的《推动长江经济带沿江高铁通道建设实施方案》,明确沿江高铁通道由成都、重庆—万州—宜昌—荆门—武汉—合肥—南京—上海构成,全线为设计时速公里高速铁路。 对区域经济发展来说,沿江高铁将串联起东中西三大板块以及长三角、长江中游和成渝三大城市群之间的互动,促进各种生产要素在长江经济带范围内的梯度合理分配和布局。 年8月,沿江高铁湖北段规划出炉。 湖北境内规划路线为—— 高铁从合肥进入湖北,从麻城起,经过武汉、汉川、天门、沙洋、荆门、当阳、宜昌、建始、恩施、利川,进入重庆境内,经重庆北站到成都。 这里面,新建线路长公里,总投资约亿元,其中,荆门至宜昌段与规划中的襄(阳)荆(门)宜(昌)高铁共线。 沿江高铁湖北段规划方案出来后 湖北荆门一直期待着 因为沿江高铁开通 将结束这个市无高铁历史 就在《报告》正式发布的两天前,3月15日下午,荆门市委副书记、市长孙兵在京拜会了中国铁路总公司总经理杨宇栋、蒙西华中铁路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汪亚平,分别就武汉至荆门高铁、蒙华铁路等重大项目的推进工作进行对接汇报。 孙兵代表荆门市委、市政府对中国铁路总公司长期以来对荆门经济社会发展的关心支持表示感谢。他说,当前沿江高铁加快推进,万荆门人民的高铁梦正在变为现实。恳请中国铁路总公司在线型规划与站场选址等方面充分考虑荆门市的发展需要,着力实现促进经济发展、推进城市建设、方便群众出行的目标。 杨宇栋表示,沿江高铁是支撑国家发展战略、调整长江经济带运输结构的重大支撑性项目,党中央、国务院对这条大通道建设高度重视,铁路总公司将在落实国家战略需要、满足高铁设计规范的前提下,充分尊重沿线地方意见,力求综合效益最大化。 湖北段全部建成后 沿江高铁将正式形成! 届时 不仅万荆门人民能实现高铁梦 沿江线站点覆盖的地区也更加受益! (图/网络) 除沿江高铁外 《报告》中提到的这些有关交通的工程 也给湖北发展带来了新机遇 建设三峡水运新通道 是三峡航运功能的拓展 将畅通长江航运 充分发挥长江黄金水道的资源优势 “三峡船闸运量早在年就突破1亿吨,提前19年达到设计通过能力,年已达到1.44亿吨。面对旺盛的运输需求,船闸通过能力不足的矛盾显现,需要尽快决策建设三峡枢纽水运新通道。” 3月4日,全国政协委员、交通运输部副部长何建中表示,要加快推进新通道决策、立项,进一步畅通长江航运,充分发挥长江黄金水道资源优势,更好支撑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 (图/交通建设与管理) 何建中介绍,年三峡坝区日均待闸船舶艘、平均待闸时间小时,船舶长时间待闸,致使物流成本上升。同时,大量船员、危险品在大坝上下游集中,带来严重的安全和环境污染隐患。 据国家发展改革委综合运输研究所最新研究成果预测,到年三峡过坝货运需求约2.6亿吨、客运万人次,届时三峡枢纽通过能力缺口将达超过1亿吨。尽早从根本上破除长江水运“肠梗阻”,建设三峡水运新通道迫在眉睫。 3月7日 “长江号”中欧班列武汉首发 打造湖北名片 3月7日,汉欧国际“长江号”中欧班列于中铁联集武汉中心站正式首发。班列装载着凌云集团的幕墙、神龙汽车的整车、长飞的光纤、富士康的电子产品等合计48个大柜。自本次发运开始,中欧班列(武汉)正式命名为“长江号”中欧班列。 本次将汉欧班列命名为“长江号”,将有利于增强中欧班列(武汉)的国际竞争力,扩大武汉和湖北的国际影响力,也体现了汉欧国际助力“一带一路”与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的融入。 “长江号”中欧班列武汉首发(图/中新网摄/尹暮瑶) 未来,汉欧国际将继续带动武汉、湖北、华中地区全域一体化发展,创建“长江号”班列共享模式,重点建设武汉国家级中欧班列枢纽节点,培育宜昌、襄阳等省级枢纽节点,鼓励其他市州对接枢纽节点,共享“长江号”班列服务。 据悉,汉欧国际陆续开通了经阿拉山口、满洲里、二连浩特、凭祥、霍尔果斯“五线并行”的物流通道,搭建起了“一主多辅、多点直达”的跨境物流服务网络,辐射亚欧大陆34个国家,76个城市,实现了湖北与亚欧国家陆上运输的互联互通。 中欧班列(武汉)开通7年来,已累计开行超过列,双向运输日趋均衡,回程班列数量与去程班列之比已达到71%,基本实现“去4回3”。开行范围不断扩大,国内开行城市56个,经由满洲里、二连浩特、阿拉山口(霍尔果斯)等东、中、西出口,可通达欧洲15个国家49个城市。作为龙头班列之一,中欧班列(武汉)的运行数量超过全国总量的十分之一。 当然,更重要的是 这70个工程项目 都与你的生活密切相关 附上完整项目名单! 基础设施建设 1.支持京津冀、长江三角洲、粤港澳大湾区、山东半岛、北部湾等重点城市群加快推进城际铁路、市域(郊)铁路规划建设。 2.抓好三峡库区后续工程建设,抓紧推进三峡枢纽水运新通道和葛洲坝航运扩能工程等重大项目前期工作。 3.规划建设西部陆海新通道。 4.加快建设天然气管网设施互联互通“全国一张网”。 5.加快推动川藏铁路、沿江高铁、北煤南运通道体系、跨区输电通道、西南水电等重大项目的规划建设。 6.推进枢纽机场新建、迁建和改扩建工程,有序建设支线机场和通用机场,加快推进北京大兴国际机场建设和运营筹备工作,确保9月底前建成投运。 7.大力推进综合客运枢纽、物流枢纽建设,制定国家物流枢纽网络建设实施方案,支持集疏港铁路等建设,打通运输“最后一公里”。 创新发展 8.组织实施新一轮技术改造升级工程,运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技术和先进适用绿色工艺、技术、装备改造传统产业。 9.制定实施新时期“互联网+”行动,实施数字经济、“互联网+”重大工程,建设人工智能创新应用先导区,持续推进大数据综合试验区建设。 10.加快5G商用步伐和IPv6规模部署,加强人工智能、工业互联网、物联网等新型基础设施建设和融合应用。 11.深入实施生物产业倍增工程,促进生物技术和信息技术融合发展。 12.推动新型信息消费示范城市、新型信息消费示范项目建设。 13.加快实施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和科技创新—重大项目。 14.抓紧布局国家实验室,重组国家重点实验室体系。 15.加强国家产业创新中心建设,支持新一批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建设,在关键领域新布局建设若干国家制造业创新中心。 16.加快建立京津冀协同创新共同体,支持北京、上海科技创新中心建设,支持北京怀柔、上海张江、安徽合肥3个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建设。 17.研究和大力支持建设粤港澳大湾区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并布局建设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 社会民生 18.开展打击假冒伪劣三年行动。 19.深入实施“同线同标同质”工程,加强重要商品质量追溯体系建设。 20.开展城企联动普惠养老专项行动。 21.推进城区老工业区、城镇人口密集区危险化学品生产企业等搬迁改造。 22.有序推动城市老旧小区改造,支持加装电梯和无障碍环境建设。 23.推进地下综合管廊、海绵城市和城市排水防涝设施建设。 24.深入实施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促进计划和基层成长计划,启动实施三年百万青年见习计划。 25.持续开展农村危房改造,继续做好棚户区改造工作,进一步规范发展公租房。 26.继续实施疑难病症诊治能力提升和中医药传承创新工程。 27.推进实施社会服务兜底工程,提升老年人、残疾人、困境儿童、农村留守儿童、精神障碍患者等困难群体服务设施建设水平。 生态治理 28.聚焦打赢蓝天保卫战、柴油货车污染治理、城市黑臭水体治理、长江保护修复、渤海综合治理、农业农村污染治理、水源地保护等七大战役。 29.实施城市污水处理提质增效三年行动。 30.全面推进城市生活垃圾分类工作。 31.组织实施“无废城市”建设试点和废铅蓄电池污染防治行动。 32.有效推进北方地区冬季清洁取暖,集中资源推进京津冀及周边地区、汾渭平原散煤治理。 33.加强天然气产供储销体系建设,按照“以气定改”原则有序实施煤改气等措施。 34.全面开展生态保护红线勘界定标,建设生态保护红线监管平台。 35.实施国家节水行动,提高水资源管理水平和利用效率。 36.加快实施绿色制造工程,促进节能环保等绿色产业发展。 文化旅游 37.改造提升重点城市步行街。 38.推进海南国际旅游消费中心、平潭国际旅游岛和横琴国际休闲旅游岛建设。 39.组织实施“三区三州”等深度贫困地区旅游基础设施改造升级行动计划(-年)。 40.推动建设重点旅游区和国家级重点文化项目。 41.继续实施文化旅游提升工程,支持公共文化服务设施、国家文化和自然遗产保护利用设施、旅游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建设。 42.推动大运河文化带建设,积极推进平安故宫、国家美术馆、中国工艺美术馆、国家图书馆国家文献战略储备库等重大文化项目建设。 43.大力推进实施全国红色旅游经典景区三期总体建设方案。 44.推动冬奥会场馆建设,加大体育设施建设力度。 45.办好年北京世界园艺博览会。 协调发展 46.促进京津冀协同发展,积极稳妥有序推进北京非首都功能疏解,出台实施雄安新区相关规划及改革开放配套实施方案,推进交通、生态、公共服务等基础设施项目建设,持续推动北京城市副中心建设,建好首都水源涵养功能区与生态环境支撑区。 47.深入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扎实推进“三水共治”和生态环境治理“4+1”工程,发挥铁路、公路、水运各自优势整体设计综合运输体系。 48.编制粤港澳大湾区产业发展、基础设施、生态环境等专项规划,支持深圳前海、广州南沙、珠海横琴等粤港澳合作发展平台建设。 增强市场主体活力 49.大力推广集装化运输,持续推进多式联运示范工程,切实降低物流成本。 50.开展产权保护领域政务失信专项治理行动。 51.深入开展清理拖欠民营企业、中小企业账款专项行动,继续清理规范工程建设领域保证金。 52.推进守信激励创新,探索拓展“信易+”服务项目,实现信用惠民便企。 53.对排斥限制民营企业招投标问题开展专项整治。 “三农”建设 54.全面落实粮食安全省长责任制,深入推进优质粮食工程,确保粮食播种面积稳定在16.5亿亩。 55.全面完成粮食生产功能区和重要农产品生产保护区划定,加强农田水利建设,新增高标准农田万亩以上。 56.实施地理标志农产品保护工程,推进农业全程机械化。 57.大力支持农村饮水安全巩固提升等工程建设。 58.抓好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三年行动,重点推进“厕所革命”,做好农村生活垃圾污水治理,推动垃圾分类和资源化利用。 59.实施村庄基础设施建设工程,新建改建农村公路20万公里。 国际合作 60.办好第二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 61.深入推进数字丝绸之路建设合作,推动中国-东盟智慧城市网络合作。 62.推动中欧班列高质量发展,加快“丝路电商”全球布局。 63.推动沿边重点开发开放试验区和跨境经济合作区建设。 64.支持东北地区打造我国向北开放的重要窗口和东北亚地区合作的中心枢纽。 65.大力推进“经认证的经营者”(AEO)国际互认合作。 66.办好第二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 67.增设上海自贸试验区新片区,将支持自贸试验区及全面创新改革试验区的出入境政策措施推广至全国。 68.深入落实支持海南全面深化改革开放的各项政策举措,高质量建设全岛自贸试验区,探索建设中国特色自由贸易港。 其他工程项目 69.深入推进军民融合重大示范项目和军民融合创新示范区建设,推动军民融合产业发展。 70.抓紧建成全国一体化在线政务服务平台,加快实现一网通办、异地可办。 来源 长江云综合人民日报、长江日报、荆门新闻网、交通建设与管理等信息 编辑 谢莎 主编 刘蕊俊徐珊珊 好看就点这里! 赞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