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初中文凭的农村青年,到破格提拔的机关干部,再到中国楹联书法界的知名大家 ○国家版权局将其字体注册为“牌匾体”,成为京城题署牌匾最多的书法家之一 ○身负重伤,下肢瘫痪,靠轮椅涉足余市区县,全国余处名胜景点留下他的诗联墨迹 ○将上万件价值千万元的书画文物、古籍文献、图书资料、工艺品、老照片捐献给家乡人民 王庆新书写《出师表》 北京大学东语系的外籍留学生课堂上,一位山东大汉用朴素的鲁西南口语,为28名日本留学生讲授书法和对联。谁也不会想到,这位名叫王庆新的授课者,原来只是一个初中文凭的农村青年,由于对楹联和书法的热爱,被破格提干,成为县委机关干部,直到成为中国楹联书法界的知名大家。而他身负重伤后的钢铁意志和公益情怀,更为感动世人。 一封商函映照他刻苦顽强的奋斗历程王庆新出生在孔孟之乡山东省嘉祥县,父亲、伯父都是书法高手,他从小耳闻目染,爱上了传统文学,尤对楹联、诗词情有独钟。上小学时,曾在凛冽的寒风中,挨家抄录春联;初中毕业回到农村,步行十几个村庄求借诗联书籍;他当农民劳动一天,深夜还在煤油灯下苦读,为避蚊虫叮咬双腿插入水桶。他的这段农村生活,经历了10年之久,苦读了蒙学范本《声律启蒙》《笠翁对韵》《千金裘》《龙文鞭影》,以及梁章钜的《楹联丛话》,王力的《汉语诗律学》《诗韵新编》等经典文献,为后来楹联诗词创作奠定了基础。 《三国演义》开篇词(王庆新书法)刻苦勤奋的自学终得回报。他创作的一副副对联、一首首诗词,还有反映农村题材的新闻报道,先后在报刊、电台播发。他的儿童文学剧本《量肥记》由山东人民出版社出版,经县剧团排演,在全省汇演中获得了编剧一等奖。这些成果,对一位29岁只有初中文化程度的农村青年来说,在文化环境惨淡萧条的特殊历史时期,是一个破天荒的奇迹。爱才如渴的时任山东省嘉祥县县委书记尹伯敏提议,将王庆新由农民破格转为公职,安排在县直部门工作。7年时间,他经历了转非、转干、提干的三级跳,直至担任县委办公室副主任、档案局长、文联主席。 王庆新在嘉祥县委机关工作了18年,每一份工作都在先进行列。不管在哪个岗位上,他从未放弃过对于诗联的爱好。他的办公室与宿舍只有一墙之隔,常常因自学和创作忙到深夜,就在沙发上囫囵一觉。18年的业余努力,他先后出版了《古今神童才女妙对》等6部诗联集和一部近百万字的《中国当代文艺名人辞典》。丰厚的成果,使他获得了“拔尖人才”的荣誉,享受到政府津贴,出席中国楹联学会会员代表大会,被评为首届“全国联坛十秀”人物,荣膺楹联界最高奖励。 惠风和畅(王庆新书法)盛世和声(王庆新书法)年,中共山东省嘉祥县委收到一封发自北京的商调函——中国楹联学会要借调王庆新担任秘书长。商调函最后转到王庆新手中,打乱了他的思绪。围绕突如其来的商调,王庆新半个多月寝食不宁:如果进京任职,就要放弃公务员的待遇和升迁机会;如果谢绝商调,就会失去追求终生爱好的平台。最后,还是痴迷的爱好促使他下定决心,毅然接下了中国楹联学会秘书长的担子。年中秋节那天,在妻儿含泪的送别中,王庆新离开了家乡故土,踏上了去北京的火车。 一纸任命激发他乐于奉献的公益情怀让王庆新万万没想到的是,当时的中国楹联学会是一个“三无”社团,连向会员发函都没有邮费。办公室凑进别人的一间单人宿舍,会员登记表、档案都放在床下。在如此困境下,王庆新连一分钱的工资都没有,只好自费租住地下室。后来终于在人民日报社谋求了一份工作,一边自养其身,一边为中国楹联学会创收。他下决心尽快改变中国楹联学会的困境。 在全国楹联艺术研讨会上作学术报告他先后五次求助澳门驻京友人,求得赞助资金,使学会在琉璃厂租了办公场所,添置了办公用具并配备了专职工作人员;联合山东曲阜市政府,举办了“创办中国楹联第一城曲阜”海内外征联,使学会获得了一笔劳务收入,经济状况得到改善。更令人感动的是,王庆新在奔赴四川射洪县与沱牌酒厂商定征联时,为给学会节省路费,他身背二十斤的书籍,靠沿途卖书创收。最终,与沱牌酒厂联合,以国庆五十周年为主题征联获得成功,收集海内外应对联十万余副,在北京人民大会堂召开了颁奖大会。此次征联获得了丰厚的劳务报酬,中国楹联学会自此摆脱了资金紧缺的状况。 接受央视华人频道采访王庆新先后担任中国楹联学会秘书长、副会长。在事务工作之外,始终抓紧对楹联艺术的研究和创作。他发现一种不协调的现象,就是诗联界大多不善书画,而书画界又大多不懂诗联。为了缓解这种现象,他在时任中国文联主席周巍峙先生提议及诗联书画四位权威人士的支持下,个人出资创办了中国楹联学会旗下的北京华夏诗联书画院。书画院以公益办院为宗旨,以“诗联书画,一体同春”为办院理念,创办了院刊《华夏诗联书画》,对数千成员进行函授教育和指导,引起了诗联书画家的兴趣。为改变社会上春联古、旧、俗、劣的状况,王庆新向全国发出倡议,开展了为期12年的“春联吐故纳新”工程,通过多种渠道,征集、精选新春联20余副,分印12册,向全国免费发送春联专集计册。公益办院17年,共发展盟友余人,赠送院刊多期达21万册,总计投资余万元。这些资金都是王庆新化缘和从自己书法收入中投入的。他的贡献受到有关部门的肯定,当选为民政部社工协会公益委员会常委。 一项注册见证他文墨相融的文化底蕴在长达半个世纪的书法实践中,王庆新面对王羲之的《兰亭序》、苏东坡的《念奴娇》、岳飞的《满江红》等名人代表作,深被其文墨相融的艺术魅力所折服。他渐渐悟出了一条艺理,古人的作品为何能流传千古?根本原因在于他们恪守了“我写我体,我书我文”的信条,把所书内容与书艺有机兼容,从内涵与载体结合上完美地体现出自我特征。悟出此理后,王庆新在极力提升对联和诗词歌赋艺术的同时,刻意追求书法水平的提高,努力使二者齐头并进。近30年来,他先后出版诗联作品20余部,书法集4部,并创造了嵌名对联大世界基尼斯纪录。他的书法作品大都是自写自书,不论是诗词、对联、警句睿语,都是宜人、宜地、宜情、宜事当场立就,被见者呼为一绝。许多著名人物、港澳台名人及周边国家元首收藏了他的嵌名对联。 与欧阳中石老师合影全国余处名胜景点留下他创作的诗联墨迹。在颜真卿的画像旁,悬挂了王庆新“柱国栋梁,忠臣烈士;擎天玉管,榘范英髦”的联墨。革命圣地西柏坡,邀请他题写了“信念入怀经天纬地;红旗指路辟地开天”的石刻。四川眉山三苏祠、凌云寺,安徽九华山,云南大理苍山,浙江富阳孙权故里,福建南少林寺、妈祖庙,湖南韶山毛氏墓地牌坊,山东宗圣曾子大学书院等重要名胜景点,都有王庆新的诗联碑刻。内蒙古呼伦贝尔大草原、陕西汉中、河北昌黎、河南信阳等地都有王庆新题写的地标性诗词对联。《临江仙·汉中》是这样写的:“秦岭巴山拥汉水,天成沃野平原。地灵人杰汇东川。兵家必争地,西北小江南。生态自然博物馆,熊猫国宝朱鹮。武侯长眠定军山。汉台古栈道,史册誉张骞。”许多商家希望以诗联的形式做成广告。王庆新为临沂“奇光”眼镜公司题的嵌名广告联是:“奇添两眼明,辨清正路;光显一层亮,认准好人。”对联把“奇光”二字嵌入联首,寓理深邃,被见者呼为一绝。更可圈可点的是:4年4月25日,王庆新在山东滨州为54人量身定做,以一个工作日创作并书完54副嵌名联创造了大世界基尼斯之最。在山西忻州,他以三个工作日完成副嵌名联,刷新了自创的纪录。王庆新题写匾额已经名声在外,北京“临池学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