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人民日报海外版 回望不寻常的这个庚子年,身在世界各地的海外学子有疫情之下的担忧不安,有心系祖国的勇于担当,有对生命的敬畏反思,有不畏艰难的踏实前行……随着牛年钟声的敲响,学子们迎来又一个春天,拥抱新的希望。 辛丑年春节来了,来自亲人的问候让他们感受到了爱意,来自中国驻外使领馆的“春节包”让他们感受到了温暖,来自友人同学的支持让他们感受到了力量……虽无法和家人团圆,但学子们以各自的方式一解乡愁,更期待疫情早日消散,一起迎接新春来临。 俄罗斯莫斯科国立大学中国留学生常乐收到的中国驻俄罗斯大使馆发放的“春节包”。 常乐早早为春节做了准备,布置房间,计划留在俄罗斯过年。 和气作春妍新年胜旧年 常乐 春节,对于每一个身在异乡求学的学子来说,都有着非同寻常的意义。这个寓意团圆的时间节点,同样也在一年一年地见证着我心态上的转变。 18岁时我离开家乡,独自来到遥远的北国求学,一晃在莫斯科竟已是四度春秋。当时的我年轻而躁动,想要拥抱整个世界,对父母与家乡无所牵绊——不是为了寻求新鲜而刺激的北极孤旅,就是为了探索和外国朋友们一同去欧洲访学的乐趣,或是在满腔热忱的努力中实现着在大学里的一个个小目标。前三年的春节,我都在世界不同的地方感受着自己生命的脉动。毕竟充实的生活,总容易将那些对于回家团圆的期待丢在年轻心灵的角落。然而,当岁月让人日渐成熟,看着父母头上增多的白发与脸上的皱纹,我的反省在此时此刻便更加强烈——窗外,莫斯科漫天飞雪,是时候从远方归家了。 遗憾的是,即使艰难的年过去了,新冠肺炎疫情仍在海外持续。我原本打算在牛年春节回家和父母团聚,不料希望又落空了——这是我第四年没有在家过年了。如果不是因为疫情,大概今年家中的年夜饭,会多上好几道我爱吃的菜。虽然有些遗憾,我仍尽力让自己时时刻刻保持动力。事实上,今年和我一同坚守在莫斯科的留俄学子比前几年多了不少,大家也许都归心似箭,但都因为特殊形势而自发地选择留了下来——我的中国同学们打算过年聚在一起,观看“云跨年”晚会,将对家人的思念转化为异乡人友谊的干杯。 春节之前,在兼顾毕业论文的同时,我在今日俄罗斯电视台的工作也越发忙碌。将今日俄罗斯的消息报道从俄语和英语编译成中文,为中国观众呈现别具一格的新闻内容,不仅让我一次次地收获着二次创作的成就感,也让我越发深刻地认识到作为一名新闻人,身上肩负着的对于读者的责任。在和优秀的同事们相处之中,我还在新闻实操领域获得了前辈们的无数宝贵经验。不久前,我收到了来自英国伦敦大学学院的录取通知……生活的一切都在慢慢改变。 “北国雪满树,且赠一枝春。”一封来自中国驻俄罗斯大使馆的贺卡,再次敲响了留俄学子的门。第一批、第二批、第三批健康包以及这次第四批的“春节包”,一次一次,在艰难的时日里,有祖国从不缺席的爱陪伴着我们。仍然是熟悉得不能再熟悉的防疫物资,还有大使馆特意为我们准备的新年巧克力,激励我们迎接挑战与困难的贺卡祝福,无一不让此时此刻身在海外的我们心怀感激。尽管疫情形势尚不可预料,留学路上挑战依旧,我和我的中国同学们还是满怀希望,愿春节过后,整个世界都会往好的方向发展。 年莫斯科的冬天,仿佛下了我来这里之后最大的一场雪。窗外天地一片白色,结了冰的湖面上盖上了一层厚厚的雪,脚踏于雪上,周围人声、鸟声俱静。这绝美的北国雪景让人流连,也不禁让我越发怀念起过去几年在莫斯科难忘的时光:独属于这片广袤土地的浪漫,沉浸在俄语世界中的奇妙,与友人的宝贵情谊——我与他们共度的日子是那样亲切,一切都历历在目。 继莫斯科之后,我将前往伦敦,继续我的海外求学路。我想,只要理想犹存,就不该畏惧艰难险阻。 同在海外的你我,将这个不平凡的牛年春节作为各自生命中的特殊一站,继续当下奋斗的行路——和气作春妍,新年胜旧年。 (作者系俄罗斯莫斯科国立大学中国留学生) 白珠兰的春节计划是和朋友一起包饺子。 我们就像一家人一样 白珠兰文/图 “就地过年”其实对于我们这些在外漂泊十余载的留学生来说,已经不是什么新鲜事了。 在外漂泊十几载,回家过年的次数屈指可数。有时候是因为忙于学业,有时候是想留在韩国利用两个月的时间集中打打工,赚取下个学期的学费和生活费,还有的时候是囊中羞涩。 我的家乡在内蒙古呼伦贝尔大草原东南部的鄂温克旗。也许很多人对这个名字不熟悉,但如果说我们离满洲里国门只有多公里,开车两三个小时就能到,那么很多人就能知道大概方位了。每次回家的中转、时间、费用,都是我必须考虑的因素。从韩国大邱到北京转机,再从北京到海拉尔,再从海拉尔开车回家。对于一个留学生来说,这一路所需费用真的是颇有压力。所以,这也是我不怎么回家的原因之一。 说不想家,说不想回家过年,说不想父母,说不想跟亲人们坐在一起热腾腾、暖和和地吃一顿年夜饭,那都是假的。但年春节是不寻常的,不仅费用高,疫情之下来回奔波的安全风险也高,各种因素让我们望之却步,最终大部分留学生决定留在韩国过年。 年春节来了,倒是让我回想起了年1月24日的除夕夜。 当时我们留在韩国过年的3个女生,聚在一起准备包点饺子做点菜,边吃边看春晚。就在开开心心吃完饭,等着春晚开始的空档,我们在手机上看到了一些新冠肺炎疫情的消息,这让大家忧心忡忡,盘算着是否也该准备一些防疫物资。商量之后,我们决定隔天到韩国的大型综合卖场囤购一些口罩和消毒液之类的物品。当时的韩国疫情刚有一些苗头,确诊人数不多,周围人还不太在意。 年2月,大邱的疫情形势严峻。处于疫情中心的我们,每天听着附近的救护车呜呜呜地疾驰而过,心中惶惶。因当时对新冠病毒的了解不多,大家惊恐担忧、焦虑不安,每天都被这些情绪包围着。每天早晨睁眼第一件事,便是确认大邱确诊人数又增加了多少,确认确诊者的行动路径离自己有多远。总之,这样紧张地过了几个月,到了夏天,韩国疫情算是稳定下来了,但接着首都圈的疫情又开始反弹。 韩国首都圈目前还维持着保持社交距离2.5阶段的防疫政策,非首都圈地区维持2阶段。留在韩国过年的中国留学生很多,我们也决定几个人一起,在中国餐厅订一套年夜饭,选八九个喜欢的菜,自己包点饺子,围在一起看春晚。大家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