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白癜风该怎么办 http://disease.39.net/bjzkbdfyy/180604/6302936.html 一个作家的城市记忆 在武汉生活久了,你会熟悉哪里有好吃的,哪里有好玩的。若问,这座城市的总体模样,未必有人答得上来。在三镇生活了半个世纪,我听过“黄鹤楼中吹玉笛,江城五月落梅花”;知道它是九省通衢、百湖之市、桥都、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国际湿地城市、英雄城市……面积平方公里;我吃过老通城的豆皮、四季美的汤包、蔡林记的热干面,知道黄鹤楼、东湖、昙华林,但要说出武汉是个什么模样,我一时语塞。 好在有作家李鲁平带来的《武汉传》。 李鲁平穿行于这座生活了几十年的城市,以自身的生活体验、观察思考来感知武汉的历史、当下和未来,讲述城市在漫长岁月中沉淀下来的伟大故事,将城市的历史沿革、地域特点、文化特色、时代发展讲给世界。湖北省作家协会主席李修文点评说:“《武汉传》是一个作家的城市记忆,一座城市的个人记忆,一座城市的融合演进史,也是无数人的心灵记忆史。《武汉传》的价值独具之处在于,能让我们在一个人的武汉中铭感一代人的武汉,在中国人的武汉中发现世界人的武汉。” 本期《江花》周刊特摘选部分章节,以飨读者。(周璐) 创作谈讲好武汉故事的一次努力 李鲁平,湖北省作协副主席、武汉市作协副主席。出版多部文学作品,曾获武汉市文艺基金奖、湖北省文艺论文奖、湖北省屈原文艺奖、第十四届中国当代文学研究优秀成果奖。 从年进武汉读大学,我在武汉生活的时间接近40年了,从未想到要写一本关于武汉的书。年春天,湖北省作协主席李修文给我打电话,他认为以他对我写作风格的了解,可以承担《武汉传》的写作。对这个项目,我开始并没有信心,但还是着手拟定了创作计划。 “城市传记”不是纯粹的文学创作,也不是专门的学术研究,既有地方志和城市史的味道,又有纪实、散文、非虚构的元素。我对这种新的类型写作并不熟悉,也无尝试。而且,与别的城市不同,历史上的武汉三镇鼎立,直到年三镇才首次统一行政建制,因此,《武汉传》实际上是《汉阳传》《汉口传》《武昌(江夏)传》的合一,如何把三个镇的历史统一起来讲述,具有极大的难度。这是我第一次系统审视生活了几十年的这座城市,穿行于历史中,每时每刻都能体会到发现、考证、叙述的艰难与愉悦。 《武汉传》的写作是一次复杂的体验。比如,年夏天,一位老知青坐在长堤街饱经风霜的门槛前,向我讲述他的人生以及观音阁的消失、和平剧场的诞生;比如,汉正街几位退休老师讲述他们多年来如何在湖南新化与汉口之间往返,祭祖、探亲、访友,这些新化人的第二代、第三代当着我的面与家乡人通电话,我知道,他们是想告诉我,他们至今仍然可以用新化方言与自己的故乡对话。这种都市里的乡愁,不是小说里的乡愁,是非虚构的乡愁,深沉而自然,浓烈却又朴实。同时,这一创作过程也不断充满了新奇的收获。比如,很多人都了解晴川阁和大禹的传说,龟山脚下的禹王矶,晴川阁里大禹栽种的柏树,等等,但其实大禹的传说从龟山脚下的晴川阁一直延伸到东西湖区的柏泉;比如,九真山过去只知道它是道教圣地,却不知道山下还有许多动人心弦的亲情、爱情的故事和传说。当然,整个创作过程也伴随着许多的困惑,一座城市的事件和人物,在历史的长河中争相传说,但到底哪个时间是当年事件发生的时间,到底哪个名字是当年那个真实的人物姓名,而历史中某一个地点又在今天武汉的哪一个地方……追寻、确证这些困惑的过程往往也是对武汉的一次重新认识,既是对历史的审视,也是对讲述历史的一次启迪,即,人们对自己热爱和生活的城市的讲述,往往因为热情而不顾一切,从而让真实的事件和人物越来越像传说,其实,它们本来就不是传说,它们本来就是这座城市的生活史、发展史的一部分。 正是在这个过程中,我个人对武汉这座城市的了解与认同获得了前所未有的丰富与强化。这本书只是从“我”的感受与视野出发而讲述的武汉故事,只是我讲好武汉故事的一次努力,而讲好武汉故事必须有广大叙述者的参与,基于多角度的感受与认识共同梳理武汉记忆,共同书写武汉的城市文明史。 年10月24日,从武汉开出了一列国际货运列车,终点是捷克的帕尔杜比采,这是武汉首趟到欧洲的国际货运专列,当时命名为“汉新欧”,40多个标准集装箱装载的是武汉富士康生产并出口到欧洲的电子产品。列车从阿拉山口出境,途经哈萨克斯坦、俄罗斯、白俄罗斯、波兰,最后抵达拉贝河畔的帕尔杜比采,全程一万多公里。 有意思的是,这趟列车的始发站是东西湖区的吴家山火车站,而不是我们通常以为的武汉最大的铁路货场所在地,江岸车站。因为两江三镇的地理空间,武汉有很多火车站,汉口站、武昌站、武汉火车站、武汉东站(光谷火车站),正在推进长江新区站、武汉天河站、武汉西站(新汉阳火车站)的修建。外地人常常因弄不清这些火车站的不同而下错车,武汉本地人假如出发前不仔细检查车票上的站名,也可能会跑错车站,该去武昌站上车,却跑到了武汉站,该去武汉站上车,却去了汉口站。疏忽归疏忽,匆忙归匆忙,至少这几个车站武汉市民还算熟悉,而东西湖区有火车站,估计很少武汉市民听说。 对东西湖区我并不陌生,这片20世纪50年代围垦出来的郊区,在人们的记忆中以种植蔬菜为主。但东西湖区的确有火车站,而且不止一个。汉丹铁路有31公里穿过东西湖,设四座车站,即慈惠的舵落口火车站、走马岭的朱家台火车站、新沟镇的新沟火车站、辛安渡徐家台的辛安渡火车站。舵落口火车站为三等站,担负着国家煤炭水陆联运及湖北省其他物资转运任务。朱家台、辛安渡、新沟三个火车站都是四等站,过去都以客运为主兼办货运,随着公路运输的发展,客运业务逐渐萎缩,到年已完全停止客运,现在辛安渡火车站是会让站,朱家台、新沟火车站只办理货运业务。 这四个火车站都是汉丹线上的车站。修建汉丹铁路的动因是丹江口水利枢纽,这项水利工程是新中国成立之初的重大水利工程,不仅有防洪、发电、灌溉、航运的巨大效益,而且是南水北调的起点,但工地处于大山之中,物资运输困难。年9月,丹江口水利枢纽工程开工,工程指挥部动员了湖北、河南近十万民工,直到年初期工程才全部完成。今天很多县城的人口也不过十来万,十万人一个月需要粮食两百多万公斤、一个月做饭要烧掉一千五百万公斤柴火,这些都需要运输到现场,更不用说其他的建筑物资。修建一条从武汉到丹江口的铁路必需而急切,经过反复奔走,年10月,全长公里的汉丹铁路开始由丹江口和武汉两头开建。 汉丹线的修建过程颇为周折,相当艰难,但得到了社会的广泛支持,比如,武汉的干部职工,甚至高校的师生都到铁路工地参加义务劳动。不仅如此,汉丹线的修建也得到了历史的馈赠。年,湖广总督张之洞在奏请修建粤汉铁路的同时,启动了川汉铁路的修建。年,由成都经重庆、宜昌至汉口的川汉铁路开工,但年清政府将铁路收归国有,导致四川城乡各阶层掀起声势浩大的“保路运动”,川汉线最终只完成了汉口至宜昌的路基,汉丹铁路的修建就利用了这部分路基,比如,长江埠至应城段,汉口到长江埠段。东西湖区境内汉丹线的路基,当然也是川汉线的路基,不过在此之前,它被当作一段公路的路基。张之洞没能看到他规划的川汉线变成现实,但他的心血并没白费,至少为汉丹铁路的修建做了部分铺垫。 汉丹铁路由汉西站引出,经武汉市硚口区、东西湖区,孝感市汉川、应城、云梦、安陆,随州市随县、曾都区,及襄阳市枣阳、襄州、樊城、老河口,最后抵达丹江口,全线设车站45个。年1月1日,汉丹铁路全线通车,到年,经过几次提速和改造后,汉丹线关闭了部分会让车站,只留下27个车站,车站少了,但线路的通行能力大幅度提升,具备了开行双层集装箱列车的条件。 朱家台火车站是保存下来的27个车站之一,这个站如今改名为吴家山火车站。汉江从蔡甸张湾进入东西湖后,在蔡甸运铎公园对面拐了一个Ω形大弯,有了这个弯道对江水的阻挡,弯道下面的一段汉江才显得相对平直,平直河道北面的大片土地是东西湖区走马岭农场的菜地,主要种植豆类、莴苣、西红柿、红菜薹等蔬菜。江河边,渔民、农民普遍以台子、墩子为聚集地,台子以居住人的姓氏命名,朱家台便是走马岭的一个台子。明朝末年,毕姓首先来到这个台子居住,但到了清末,朱姓成了台子上的大姓。年,台子上户人家中,姓朱的就有近百户。朱家台不仅出产蔬菜,也出烹饪鄂菜的人才。汉口百年老字号“老会宾”酒楼的创始人朱永泰(即朱荣臣)、鄂菜大师朱世奎都是朱家台人。朱永泰十八九岁时离开朱家台到汉口的茶馆、酒楼跑堂,年,他与朱家台的同乡朱永福、朱永祥一起在汉口民族路开了一家饭馆。年,北伐军攻下武汉后,将张之洞修建的后城马路改名为中山马路(中山大道),年—年期间,又修建了民生路、三民路、民族路、民权路,共长米的沥青路,这些路名都与辛亥革命和孙中山相关,后来在这几条路的交会口树立了一尊孙中山铜像。朱永泰很敏锐,道路的变化必将带来红火的生意,于是他在汉口三民路新开了一家饭店,即后来的“老会宾酒楼”。这个楼顶带小亭子的建筑与楼顶带圆塔的北洋饭店隔巷相对,它们与孙中山铜像一起,成为了民国时代汉口六渡桥一带的风景。“老会宾酒楼”烹制的鄂菜湖北三蒸、东坡肉、明珠桂鱼、掌上明珠、全家福、蟠龙切卷、清炖甲鱼、焖甲鱼、红烧滑鱼、葵花豆腐等,深受市民的喜欢。百姓的婚丧喜庆,名人的聚会宴请,都选择在老会宾酒楼,梅兰芳、胡蝶等文化名流都曾到老会宾酒楼品尝鄂菜。 朱家台火车站往南是惠安大道,往东是四环线,往西是武汉绕城高速。年9月,铁道部规划在《中长期铁路网规划》中提出,按照综合交通枢纽布局和城市发展规划,加强主要客货枢纽建设,在全国建设18个铁路集装箱中心站,18个铁路集装箱中心站有一个选址在武汉东西湖区,即武汉集装箱中心站,它是湖北省唯一的一个集装箱中心站。武汉集装箱中心站位于朱家台车站和舵落口车站之间,由集装箱作业区、快运作业区、特货作业区和预留的铁路局货运基地四部分组成。集装箱中心站投资3.8亿元、占地多亩,建成后可实现年货运量万吨,货物营运额逾20亿元。年12月,朱家台迎来了另一个重要的物流机构,经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关总署、财政部、税务总局和外汇管理局四部委正式批复同意设立武汉东西湖保税物流中心,保税物流园区设在朱家台车站的北侧,这是全国第四个保税物流中心。 朱家台不再是过去的朱家台。越来越多的物流园、工业园聚集在朱家台周围,吴家山物流园、中铁特货吴家山物流基地、中铁快运、湖北临空国际快件监管中心、爱立德物流园、天黎九通物流园、湖北交运物流、食品产业园、科技园,等等,朱家台成了武汉货运最繁忙的地区之一,从早到晚,吴家山大道、惠安大道上都是往来不断的各种货车。 年10月24日,汉新欧铁路专列的试运行为中欧班列的正常化摸索了经验。年3月,湖北省港口集团有限公司在武汉成立了汉欧国际物流有限公司,负责中欧班列(武汉)的运营。“汉欧国际”下设汉欧国际贸易有限公司、汉欧国际陆港有限公司、冷链分公司、汉欧国际供应链管理有限公司等分支机构。它集仓储、物流配送、国际贸易、国际货运代理等业务为一体,架构完整、功能齐全、专业过硬,既是武汉服务“一带一路”倡议实施的骨干企业,也是武汉扩大对外开放的重要窗口。 经过年的试运营,“汉欧国际”对中欧班列运营中的单证核验、数据交换、转关通行等许多环节不断完善,终于在年实现了常态化运行,年,“汉欧国际”发出中欧班列42列,把个集装箱货物运到了欧洲。中欧班列每年发出的列车次数和集装箱数,以令人意想不到的速度增长。年发出列车98列个集装箱;年列箱;年列箱;年列箱;年列箱。潜江的小龙虾、梁子湖的大闸蟹、武汉的鸭脖子、宜昌的柑橘,以及东湖高新区的光纤、电子元器件、机械设备、汽车零配件等等,都搭乘中欧班列到了欧洲。年,在产业链、供应链遭受疫情冲击、部分断裂的困境中,汉欧国际积极组织货源,从3月到8月,向欧洲运送口罩、纱布、防护服、手术衣、护目镜、医疗器械等防疫物资余万件套、标准箱、吨,武汉到贝尔格莱德、武汉到杜伊斯堡,中欧班列(武汉)在欧洲的抗疫战场上,传递着携手互助的真情和休戚与共、合作抗疫的信念。 与其他中欧班列一样,汉欧国际运营的中欧班列一开始选择的是从阿拉山口出境。新疆西部的阿拉山口口岸是丝绸之路经济带的关键节点,国家重点建设和优先发展的国家一类陆路口岸。正因此,大多数中欧班列都选择从这里出境,年,经阿拉山口口岸的西行班列年度开行创历年新高,首次突破列。为缓解阿拉山口口岸出关满仓的瓶颈制约,汉欧国际另辟蹊径,探路二连浩特、满洲里。年8月29日,一条新的出境途径打通了。编组50列、满载东风风神AX7乘用车的中欧班列从武汉吴家山车站开出,由内蒙古二连浩特出境。年2月22日,又一条通道写入了汉欧国际的历史,中欧班列(武汉)首次从满洲里直达芬兰赫尔辛基。 汉欧国际运营的班列不仅仅运输湖北的货物,甚至可以携手企业将中南半岛的货物运到欧洲。年6月7日,汉欧国际发出一列前往罗马尼亚的货运班列,车上装的是越南胡志明市生产的汽车零配件。这个运输过程比单纯湖北货物出境要复杂,先是与广西的物流集团合作,将越南的产品经凭祥友谊关口岸运到武汉,再从武汉出发到欧洲。这是一次大胆的尝试,第一次测试运行后,汉欧国际决定将“凭祥—武汉—欧洲”的线路常态化,越南的电子产品、服装、水果等运抵武汉,然后一路北上、西行,直达中亚、俄罗斯、东欧等国家和地区。 汉欧国际并不满足于班列向西,它们也不断寻找货物班列向南的通道。年11月1日汉欧国际开通了第一列“武汉—钦州—东南亚”铁海联运班列。货物通过列车运到钦州后,再改为海运,这种模式比传统的从长江出海方式,节约一周至两周以上的时间。年12月3日,连接昆明和万象的中老铁路全线开通运营,作为“一带一路”标志性工程,中老铁路为中国货物进入东盟国家提供了一条新通道。汉欧国际闻风而动,三个月后,年3月8日,装载湖北产一次性无纺布隔离衣的列车从武汉发出,经云南磨憨出境,前往老挝万象火车站,“武汉—万象”线路比传统海运方式可提升一倍以上的运输时效。除到达老挝万象外,还可通过拖车分拨到泰国、越南、缅甸等东南亚国家。湖北货物经由中老铁路出口零的突破,意味着湖北省外贸企业进入东南亚市场有了多元化物流方案,客户可以根据供应链管理的需要,自由选择江海联运,铁海联运或者国际铁路联运、中部陆海大通道更宽了,武汉的辐射和集聚力更强了。 今天,中欧班列(武汉)已形成新疆阿拉山口、霍尔果斯、二连浩特、满洲里、凭祥、磨憨六个口岸进出境的格局,拥有30条稳定的跨境运输线路,辐射欧亚大陆34个国家、76个城市,开通了武汉至德国公共班列,武汉至捷克富士康、武汉至波兰冠捷、武汉至法国迪卡侬、武汉至乌克兰基辅、武汉至波兰罗兹烽火科技等特色专列,以及“日本—武汉—欧洲”“日本—武汉—蒙古”集装箱海铁联运国际中转线路、“武汉—钦州—东南亚”铁海联运新通道。这是一个“联通欧洲、覆盖中亚、衔接日韩、连接东盟”的国际多式联运服务网络。在汉欧国际的走廊里,挂着一张彩色示意图,一条条带箭头的弧形线飞向欧洲、东南亚的城市,而它们的原点都是正在凸起的内陆开放新高地、国际物流中转新枢纽——湖北武汉。在过去的年里,中欧班列(武汉)累计往返列,较年增加91%,运行总里程万公里,相当于绕行地球赤道96圈。奔驰的列车,钢铁的梭子,在地球上环绕,编织着互联互通的新丝绸之路。 年,对武汉的中欧班列运营注定又是不平凡的一年,世界各地新冠肺炎疫情形势仍然严峻复杂,俄乌冲突对全球供应链带来巨大不确定性,汉欧国际的员工们坐不住了,春节刚过,他们就马不停蹄,到各地去组织货源。3月13日、14日,汉欧公司拜访咸宁市、孝感市,协助咸宁市、孝感市外贸企业走出去。3月15日,汉欧国际拜访仙桃市,3月23日,拜访荆州市,4月1日,拜访宜昌市。一路走来,汉欧国际这一行人只有一个心思,搞清楚各地外向型企业有什么要求,有什么货物可以搭乘中欧班列去欧洲。 路还真在脚下,只要腿勤,局面就变了。3月25日上午,中欧班列“长江号”咸宁首发仪式在咸宁火车站货场举行。班列装载着汽车配件、生活用品、电器、家具等驶向武汉东西湖吴家山货场,然后将开往俄罗斯。从走访企业到市场分析、运价测算、装车配载、报关报检、单证操作,汉欧国际用半个月时间,促成了此次班列的顺利开行,咸宁与欧洲经贸的运输渠道畅通了。主动出击的成效在哪里?中欧班列“长江号”3月单月发运30列,同比增长20%;一季度发运列,同比增长60%,班列实载率均为%。不仅班列发运量增加了,而且由于开辟了多个出境通道,3月班列的平均运输时效比过去缩短了2到3天,比如,武汉至波兰马拉的班列现在只需要9到10天左右,武汉至汉堡/杜伊斯堡的班列时间缩短至16到18天左右。这些数字看似枯燥,但想想它们是在疫情困扰和俄乌冲突局势下取得的,就知道它们来得多么不易。 中欧班列“长江号”咸宁首发仪式之后,吴家山火车站发出的中欧班列(武汉)都将命名为“长江号”。从此,不管是去帕尔杜比采、戈茹夫、塔什干、贝尔格莱德的列车,还是去里昂、杜尔日、明斯克、基辅、汉堡、杜伊斯堡、莫斯科的列车,它们铿锵的节奏都有长江奔流的音符。 (节选自《武汉传》之一,之二见11版) 更多精彩内容,请在各大应用市场下载“大武汉”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