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疆老兵说边防之十一 ——上级视察边防汇报的一种改革尝试 汤向进 二十多年前我到呼伦贝尔军分区任参谋长,那时的呼伦贝尔远没有现在这样出名,所以去时主要领导找我谈话,说那里条件艰苦,离家远、部队多等等。分区距内蒙古军区机关直线距离大约一千七百多公里,乘火车要两天两夜。我是从边防连队出来的,这些自然不在话下。 到任后没多久就遇上友邻大军区的领导要去呼伦贝尔看地形,军分区班子开会讨论怎么汇报。我提出由我来汇报,班子里的邓副司令顿时勃然大怒,说汇报是分区主要领导的事,差点没说出你算老几。这老邓头是班子里岁数最大、资格最老的,原来在三十八集团军坦克团当过团长。我解释说人家是来了解情况的,不是来听工作汇报的,所谓汇报其实就是情况介绍。军分区司令员唐凤才是六五年的兵,并且和老邓是一个团的,由于资历相差挺大,所以他很尊重老邓。但他觉得我说的有道理,便问需要多长时间准备?我说一个星期。他说你试试吧。唐司令员和我都在内蒙军区机关工作过,他曾是军务处长,机关搞演习开始讲情况都是我的事,这些他是了解的。 以往的回报通常是念材料,内容也相对单纯。我的想法是用口述的方式进行介绍,天文地理,地形地物,风土人情,包括历史典故穿插其中,让他们对呼伦贝尔有个形象直观的了解。呼伦贝尔的面积是二十五万三千平方公里,相当于江苏省和山东省的总和,森林的面积超过一半,比草原的面积都大,历史上有元朝的最后之战和诺门罕战役,有蒙古族的发源地等等。为加深印象中间还有意识地加了一些比较。比如讲我们这的温度低,就讲漠河和我们的区别,漠河是在大兴安岭的东坡上,我们是在大兴安岭的西坡上,它的海拔高度一百多米,我们海拔五百多米。汇报采用的方式是站在地图前口述,说到哪就指到哪,没有文字的东西,要的话顶多给个提纲,而且可以有问有答,时间通常半个小时。试讲后唐司令员当场拍板确定就是这种方式了。随后先来的大军区领导试听后也没说什么,机关倒是有个二级部的副职挑了一堆毛病,但大领导没说话也只好作罢。 作者:汤向进 之所以采用这种汇报方式有多方面的原因,首先是不太喜欢那种写好材料念的汇报方式,觉得那是一种懒惰,虽然省事但很僵硬,有点个性的大概谁也不愿意。有的还会说既然有材料,拿来就是了,何必浪费时间,再说了这也不是工作汇报。其次呼伦贝尔好地方太多,随便一条河一座山都有一段历史,坐飞机来首先看到的是老舍说的“天下第一曲水”,紧接着是李娜唱的“克鲁伦河”,还有元末明初元朝结束之战的“乌尔逊河”,更有蒙古族的发源地的额尔古纳河。不说一说总觉得是未尽到待客之道。 那时机关搞训练经常要请一些最高学府的人来讲课,说实在的机关的评价是大部分讲得都不怎么样,可也得耐着性子坐在那听着。而有一次一个小范围的活动请了一个授课的,那次讲的是真好,完全出乎我们意料之外。下课后我对他说,我们听了不少你们教员的课,大部分都讲得不怎么样,而你很棒。那会他不出名,现在出名了,他叫“金一南”。 而机关训练时通常是我先介绍情况,边讲边指地图,然后作训处长讲。有次专门请了电视台来拍摄,在图前我边讲边指很快讲完,他拿着一堆材料刚讲了没两句,电视台的黄导就说:你能不能像刚才那个同志那样不拿稿子。实际上很多听汇报的都不喜欢那种念稿的汇报方式,既然如此情况又不同,我们完全可以试试。 正式汇报基本按计划进行,时间在规定的范围内,前后不差三十秒。友邻大军区的领导和机关都很满意。其实我们最看重的不是汇报,而是一种整体的展示。有了这次成功的尝试后,我们加强了这方面的训练,因为我们也意识到呼伦贝尔的特殊性,去的人多,但很多人无论是从地理上从历史上还是从现实上对呼伦贝尔的了解都不够,我们有责任说清楚。比如说起大兴安岭,很多人都以为是在东北,可他们不知道大兴安岭面积的百分之七十以上是在内蒙古,我们国家鸡头部分的三分之一面积是呼伦贝尔的地盘。为了搞好这方面的训练。我们先搞出个提纲,然后抽了几个人练习。那时呼伦贝尔的名气也逐渐上来了,几乎每天都有新来的客人,我们就用他们练兵,机关组织活动时也进行模拟汇报且一人一段自由衔接。很重要的是要语调平和的讲情况,可以是“侃”是“忽悠”也可以发挥,但不是背,不是念。同时提倡在实际工作中对介绍涉及的地点和情况认真了解和充实,当然对问到的问题更要注意研究和应对。 和粟副司令在呼伦贝尔草原上 转眼之间几年过去了,友邻大军区的新领导上任又带机关来,通知要求汇报十分钟左右。我说没法汇报,他们很诧异问为什么?了解缘由后说你们随便讲,时间不限。 实际上我们对这种“介绍式汇报”已经是很自信了,因为是边讲边指而且可以穿插很多趣闻,所以听过的都说好。讲的熟练后你甚至可以感受到会场的情绪,他愿听你就多讲点,反之就少讲点,反正偌大的个呼伦贝尔有的是可讲的内容。这次打前站的是北京来的是粟副司令,他问谁汇报,我说我汇报。他听过我的汇报,所以只说了一句,汇报时不要像给我汇报时那样吊儿郎当的。 冤枉啊,正式汇报时我很规矩的站着,介绍完后友邻大军区的新领导非常满意,拉着我的手说了一番很热情的话。粟副司令不光高兴还很满意。陪着他们车队下去途中休息时,友邻大军区的那位领导总是拉着我的手,让我很不好意思,多少年后他退休了到呼和浩特来,还专门和军区接待办的褚主任提到当年汇报的事。按唐司令说的,你们到呼伦贝尔来,一定要听一次我们参谋长的情况介绍,否则等于白来。虽然几次介绍效果都不错,但也招来了一些麻烦,说出风头个人主义等等,其实那时想的是工作,是军分区的声誉,至于说什么无所谓,大领导里也有小心眼的。 作者(前排右)给总长介绍海拉尔北山和呼伦湖介绍情况 再下来就是迎接傅总长了,北京陪同来的还是粟副司令,内蒙古军区的主要领导也都来了。这次有人别出心裁突然提出改用多媒体汇报。那时我们有些人刚接触到一些多媒体,以为是个新东西,就想在总长面前露一手。结果傅总长看了之后很不满意,说你们这个单位没有什么新意啊,他大概事先听说这个单位的一些情况了,所以有一些期望值,结果弄巧成拙。粟副司令更是直接问为什么不用老办法,内蒙古军区的张政委也很不高兴。北京机关的作战部长干脆说下面的汇报全部改为你直接说。我说多长时间?说什么?他们说你随便说,到了预定地方就是你上,也只问你。在接下来的行程中我又改用我们的汇报方式,向傅总长介绍了有关情况,他听后十分满意。 后来,我到巴彦淖尔军分区任司令员,仍然采用了这种汇报方式,考虑到边防的特点,我们在汇报时又做了一些改进。下边防跑几百公里是常事,停下来介绍时间也不允许,离开了现地又不直观,比如途中有戈壁上有大片的扎干林,有玛瑙湖,还有边境线上的岩画,偶遇的野驴和黄羊,车队在行进时用对讲机介绍,车队走到哪就介绍到哪。有问有答,效果都相当不错。说起来很多方面我们都受到粟副司令的指教,让我们在各方面受益匪浅。 在行车途中用对讲机介绍是一种很好的讲解方式 实际上汇报也好,情况介绍也罢,这种形式本身就是一种学习,一种锻炼,还是一种责任和创新,不光大量的情况信息数据需要了解熟悉,总结提炼,还要不断充实一些动态性的变化。让讲的人熟练,让听的人明白。能比较好的表达出来也是一种能力,这种能力也是需要锻炼和培养的。离不开大环境和伯乐们的支持,这方面内蒙古军区的蔡英司令员,张珍政委,张金柱政委都是很棒的领导。而现在,讲的最好的大概是金灿荣、张维为和陈平三位教授。听他们讲不光是正能量,而且信息量、层次、见解和水平都很高,确实也很开眼界。 在满洲里口岸 还有一次在北京开会,张海洋副政委把我找去,说他要到呼伦贝尔去,要我用最快的速度介绍一下呼伦贝尔的情况。我说给你拉个特点五十条,一会送来,我用最快的速度凭记忆手写,很快就准备好了。过后他见到我说,你拉的那几十条一条没拉我全用上了。 说实在的,在呼伦贝尔的那一段挺忙也挺有意思,当时我们大概是全军最大的边防军分区,有18个边防团、武装部,几千官兵,管着一千多公里的边界线,有中俄段,也有中蒙段,有陆界边境,也有水界边境,光巡逻艇就有几十艘。部队散布在广大的区域内,有在大兴安岭的密林深处的,有在额尔古纳河河边上的,有在满洲里市里的,还有在大草原上的,不光环境差别大,面对的情况也不一样。当然那都是历史了,现在军分区已不管边防部队了。(完) 北疆老兵说边防 北疆有一群战友叫军马军驼|百家故事 边防军旅生涯:努木尔根河谷的记忆 漫谈中俄中蒙国界标志 我在内蒙古八千里边防的那些事|百家故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