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6/29来源:本站原创 作者:佚名 点击: 61 次
泉州白癜风医院 http://www.zgbdf.net/m/

丁仁彧(左一)在为患者进行治疗。

年春,丁仁彧(右一)支援湖北武汉抗疫。

丁仁彧(右一)在援疆期间为患者做检查。本文配图均由受访者提供

从年开始,在重症医学科这个与病魔“掰手腕”的前沿阵地上,丁仁彧一守便是16年。

从事重症医学工作以来,中国医院重症医学科副主任、主任医师丁仁彧参与救治了上万名危重患者,并多次参加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伤员救治工作。前不久,他光荣入选年“最美医生”名单。

“有什么比救人一命更有成就感?”

“重症医学工作很辛苦,做一名重症医学科的医生,必须有牺牲奉献精神。”年,丁仁彧进入重症医学科的第一天,他的导师马晓春就这样告诫他。

重症医学工作有多辛苦?为何要强调牺牲奉献精神?

医院急危重症患者集中抢救的地方,患者随时可能有生命危险,需要医护人员随时准备投入抢救,工作强度很大;患者来自各个科室,病情不同,发生的危急情况不同,用药种类调整快、用药剂量变化快、仪器设备使用多,对医护人员的技术水平要求很高;重症加强护理病房(ICU)实行封闭式管理,患者没有家属陪护,处于24小时监护下,患者病情可能瞬息万变,要求医护人员有极强的责任心。

“作为ICU的医生,每天面对的都是生死一线的患者,我们工作就是从‘死神’手里抢时间,核心就是让患者转危为安。”丁仁彧介绍,重症病房实行24小时同质化管理,夜班和白班的工作强度是一样的,夜间时常会来一些特别危重的患者。丁仁彧的同事统计过,在ICU工作一年要值近个夜班,昼夜交替,工作强度高、压力大,没有牺牲奉献精神很难坚持下来。

“ICU工作关乎患者生死,不能有任何闪失。”丁仁彧说,在这种高压之下,医护人员需要不断增长自己的知识和技能,“我们希望每一名医生、护士能达到一种遇到任何事情都能从容处理的状态,这是一名优秀的ICU工作者必须具备的素质。”

重症医学人才培养周期很长,好比军队里的特种兵。

“一般来说,10年功夫才能培养出一个合格的重症医学人才。”丁仁彧说,医学领域没有个人英雄主义,而是需要整个团队齐心协力作战。“重症医学的工作特别能体现‘木桶效应’,也就是说,团队水平的高低由最弱的环节决定。如果组成木桶的哪一块木板短了,整个团队的发展都会受影响,所以个人不能有短板,重症医学团队也不能有短板。”

“很多年轻人刚来重症医学科工作时,会有迷茫、彷徨的时刻。但坚持几年后,许多人都说,如果再有一次选择的机会,还是会选择重症医学。为什么?因为这份职业给我们带来的满足感是无与伦比的,有什么比救人一命更有成就感呢?”丁仁彧说,每当把患者从死亡线上拉回来,听到患者和家属发自内心的感谢,看到患者一家团聚的欣喜,都让他有满满的成就感。

为了挽救更多患者的生命,丁仁彧不断钻研学习,提高重症诊疗技术水平,

------分隔线----------------------------
  • 网站首页
  • 网站地图
  • 发布优势
  • 广告合作
  • 版权申明
  • 服务条款
  • Copyright (c) @2012 - 2020



    提醒您:本站信息仅供参考 不能做为诊断及医疗的依据 本站如有转载或引用文章涉及版权问题 请速与我们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