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18/1/10来源:本站原创 作者:佚名 点击: 61 次

年7月,在神州大地上发生了一件开天辟地的大事——中国共产党诞生了。在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上,除了来自全国的13位党员代表外,还有两位外国人参加了会议,他们分别是马林和尼克尔斯基。

那么,这两名外国人各自以怎样的身份来到中国?最早提议召开全国党代表大会的究竟是谁?党的生日为何定在七月一日?马林为何提出新生的共产党应该与国民党合作?另一位参加中共一大的外国人尼克尔斯基,为何有着谜一般的身份和来历?一向被认为在中共建党和召开一大等重大事项上起主导作用的马林,怎会是尼克尔斯基的助手?尼克尔斯基来华前后,有着怎样的传奇经历?他的另一层神秘的身份究竟是什么?长期以来,人们从未见过尼克尔斯基的庐山真面,他的照片是如何费尽周折才找到的?本期节目,李涵为您讲述:参加中共一大的外国人(二)

上期节目我们说到,早在年,共产国际就已经派维经斯基前来中国帮助建党。4月,维经斯基率领的俄共党员小组一行来到中国,先到北京会见了李大钊等人。之后经李大钊介绍,维经斯基到上海见了陈独秀,其主要工作就是指导和帮助中共建党。维经斯基为中共创建做了大量思想上和组织上的准备工作。年初,维经斯基启程返回俄国,在回国之前经过北京时他向中国同志说到“非常希望中国的共产主义者和他们所建立起来的各地的雏形组织能够迅速联合起来,举行第一次全国共产党代表大会,正式成立中国共产党,并迅速加入共产国际,成为它的一个支部。”维经斯基回国后任职于共产国际远东书记处。

而后来参加了中共一大的尼克尔斯基前来中国,就是受共产国际远东书记处派遣继续完成维经斯基的工作任务。根据俄罗斯学者卡尔图诺娃博士的考证:尼克尔斯基年加入俄国共产党,随后受共产国际远东书记处的派遣赴华,主要任务就是“同马林一起帮助中国马克思主义者筹备和举行中共第一次代表大会。”马林还说过,尼克尔斯基还被要求出席中国党的所有会议。

马林来到中国后,迅速与先来到中国的尼克尔斯基等人建立了联系,了解了中国的情况。不久,他接到伊尔库茨克方面的通知,告诉他共产国际执行委员会已指定他为远东书记处的成员。但他只是名义上参加了书记处,并没有收到过远东书记处直接寄给他的任何文件,也没有参与书记处的决策和全盘工作。马林自述说,“我和尼克尔斯基同志在上海期间,我只局限于帮助他执行书记处交给他的任务,我从不独自工作,以避免发生组织上的混乱。”很明显,马林自己也认为他主要是帮助尼克尔斯基完成共产国际远东书记处交办的召开中共“一大”、促成中国建党的任务。由此可见,在帮助中共建党方面,负主要责任的应该是尼克尔斯基,马林只是辅助。

上海早期党组织负责人李达曾模糊回忆说:“六月初,马林和尼克尔斯基由第三国际派到上海来,和我们接谈了以后,他们建议我们应当及早召开全国代表大会,宣告党的成立。”

但新发现的共产国际档案显示,其实在年6月之前,召开中国共产党全国代表大会以宣告党的成立的相关动议就已经存在了。当时在中国的共产国际执委会远东部书记斯特拉霍夫于年4月21日的报告中提到:“我从上海动身前,中国共产党人在积极筹备召开共产党全国代表大会,会上要选举产生中央委员会。迄今党的实际领导权还在中央机关刊物《新青年》杂志编辑部手里。这个杂志是由我们资助在上海用中文出版的,主编是陈独秀教授”。

张国焘在回忆录中也提到:“一九二一年四月间,我们这些中国共产党的主要发起人觉得,各地的工作都已有一个良好的开始,组党的时机已经成熟了。上海、北京和广州各地同志们互相函商的结果,决定于六月中旬在上海举行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

然而根据当时中国国内各地中共早期组织的实际活动和工作情况,却很难找出中国共产党早期组织之前有准备和筹备召开中共“一大”相关工作的任何迹象。在相关当事人的回忆中,除了张国焘也都没有人提到过有筹备召开一大的具体内容。而且张国焘回忆其到上海的时间大约在五月中旬,与其他当事人的回忆和马林、尼克尔斯基等到中国的实际时间也不相符。中国共产党两位主要创始人南陈北李都因故没有参加中共“一大”,这也从侧面显示了大会召开的匆忙,缺乏事先的周密安排和筹备。而且从中共“一大”会议的具体召开情况看,所有重要内容都是边开会边商量的,会议的相关文件如纲领、决议等都还是休会期间临时起草的。这样综合来看,在年6月共产国际代表来华前,在中共内部可能已经有了召开全国代表大会的想法和动议,但并没有任何具体和实际的筹备活动,真正建议和直接推动中共“一大”召开的还是共产国际,李达的这个回忆应该还是可靠的。

李达的回忆中并没有具体明确说是谁提出了召开中共“一大”的建议。但根据马林和尼克尔斯基二人来华的任务和身份,可以基本判断,向李达、李汉俊等中国同志提出召开中共“一大”以宣告中国共产党成立这个建议的,应该是尼克尔斯基。

尼克尔斯基年6月来到上海,12月离开,前后只有半年的时间。在中国时间虽短,但他圆满完成了共产国际远东书记处交办的任务,直接促成了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的召开,为参加会议的代表提供经费,并参与了大会的相关筹备工作,为中国共产党的创建做出了重要贡献。

说到这里,我们应该已经了解了,参加中共一大的两位外国人,马林其实是尼克尔斯基的助手。但为什么一些中共一大参与者在回忆时,都认为尼克尔斯基是马林的助手呢?

原因其实并不复杂。年中共一大召开时,马林已经38岁了,而且是共产国际执行委员会委员,年龄较尼克尔斯基大得多。这给人造成一种误解,似乎年轻的尼科尔斯基是马林的助手。

其次,马林精通英语、德语,略通俄语。在中共一大代表中,李达和李汉俊都操一口流利的英语,李汉俊还精通德语。李达此时为上海共产主义小组代理书记,而中共一大又在上海召开,李达和李汉俊作为东道主,担负着为会议提供场地后勤的任务,与马林的接触自然多些。由于尼克尔斯基只会俄语,仅懂一点英语,与中国代表交流很困难,这样就不可避免地造成了尼克尔斯基这个共产国际主要代表无法直接指导一大的情况。在一大上,精通英语的马林却可以与李达、李汉俊自由交谈,尼克尔斯基只能是在一旁静静地听着。

但实际上,尼克尔斯基在中共的创建过程中一直发挥着重要作用。除了直接推动召开和参与中共“一大”以外,尼克尔斯基还参与了组织中共代表去莫斯科参加远东各国共产党及民族革命团体第一次代表大会的职责。参加过这次会议的中共代表张国焘回忆在启程赴莫斯科之前见到了尼克尔斯基,张国焘在《我的回忆》中说:“尼克尔斯基引我到他的工作室坐下,开始用他那生硬的英语和我交谈。他将中俄边境满洲里一带的情形摘要相告,并问我是否已准备了御寒的衣服。我答称一切均已准备齐全,可以即日启程。他便从抽屉里取出一张极普通的商店名片,指点着说:‘这张名片就是你的通行证,上面有一个不容易看见的针孔乃是暗号。’他要我持这张名片,用不露形迹的方法,去找满洲里某某理发店的老板,由他护送出境等等。这位俄国人,平常不见他多说话,只像是一个安分的助手,可是从他处理这一类的事情看起来,倒是精细而有经验的。”由于有了尼克尔斯基给的这个证件,张国焘才顺利抵达苏俄的伊尔库茨克,然后到莫斯科出席会议。卡尔图诺娃博士在俄罗斯国家社会政治历史档案馆中发现了尼克尔斯基给张国焘开具的证明,证明了张国焘这段回忆的准确性。

张国焘

完成帮助中国建党的任务后,尼克尔斯基在年12月初返回苏俄。关于他此后的事迹长期以来少有记载,年,苏联学者卡尔图诺娃在苏联《远东问题》杂志上公开发表了《尼克尔斯基:一个被遗忘的参加过中共一大的人》一文。此后,尼克尔斯基的身世才逐渐清晰起来,人们才知道,尼克尔斯基还曾于——年在中国东北工作过。年他的工作地点从苏联的哈巴罗夫斯克转到赤塔。年,尼克尔斯基因托派嫌疑而被捕入狱,年被错杀,终年45岁,多年后才被平反。

让我们吃惊的是,根据卡尔图诺娃的研究,尼克尔斯基不是普通的共产国际工作人员,他曾是一名军人,在远东服役,年转入共产国际远东机关工作,后来被派往中国东北。

如果仅仅了解到这里,我们还不算吃惊,但另一位俄罗斯学者阿列克赛.布亚科夫,从存放在俄罗斯联邦安全局的档案里,查找到了尼克尔斯基本人的履历档案,从而揭开了尼克尔斯基的神秘面纱,让人们了解到他不为人知的另一重身份,为人们研究这位中共一大的参加者提供了珍贵史料。

尼克尔斯基的档案怎么会存放在前身是克格勃的俄罗斯联邦安全局的档案馆里呢?他的真实身份究竟是什么?

存放在俄罗斯联邦安全部鄂木斯克州联合档案馆的尼克尔斯基档案

尼克尔斯基,原名弗拉基米尔·阿勃拉莫维奇·涅伊曼。年,他就加入了苏维埃国家安全机构远东情报部门,是一名不折不扣的苏俄情报特工。至于他进入共产国际远东局机关的时候,是否隐瞒了这个身份就不得而知了,至少,在他参加中共“一大”的时候,已经是苏俄的情报人员。

尼克尔斯基于年2月出生于俄罗斯外贝加尔省一个犹太人家庭里,因为犹太人的身份,受尽了歧视和压迫,全家多次被流放和迁移,最后定居在赤塔。年底,18岁的尼克尔斯基应召到军队服役,在坎斯克市的第十六西伯利亚步兵团当列兵,一直服役到年3月。后来,他与这个团的一个连一起被调到五一六乌法义勇兵团,开往赤塔。同年,他从军队复员,因为没有找到合适的工作,他就去了海参崴,靠打零工生活。

在尼克尔斯基的简历中,还有这样的记载:年,被征召进入高尔察克军队。他在警卫连发动暴动,并将警卫连带到游击队那里。

事情的原委是这样的。年6月捷克斯洛伐克人占领了海参崴后,发布了征兵公告,尼克尔斯基为了避开被征召,打算回到赤塔父母那里。途径满洲里火车站检查证件时,他被白军首领谢苗诺夫的警卫长抓住,说他应该去服兵役,将他强行带下火车,并被派到驻扎在赤塔的第三十一西伯利亚步兵团当列兵。他到那里才一个多月,就发生了该团犹太族士兵企图暗杀谢苗诺夫的事件。

12月19日,谢苗诺夫在赤塔的马林斯基剧院看戏。第二幕开始时,灯光刚一熄灭,就有人从顶层楼座扔下一枚炸弹,直接扔到了谢苗诺夫的包厢里,但炸弹并没有爆炸。谢苗诺夫迅速从座位上站起来,向剧院出口走去。他还没走出两步,又一枚炸弹扔了进来,在他的椅子下爆炸了。谢苗诺夫的双腿和双手被弹片击伤,但伤势没有危及生命。在炸弹爆炸的同时,还有几声枪响,子弹擦过谢苗诺夫,但没有击中他。

在调查过程中查明,实施暗杀的是马特维伊·贝连巴乌姆,犹太族人,是尼克尔斯基的战友。贝连巴乌姆当时20岁,他参加了一个名为“马克思主义者——共产主义者”的地下组织。白军反间谍机关逮捕了贝连巴乌姆和他的四个同伴,年2月3日凌晨杀害了他们。

谢苗诺夫

这次未遂暗杀事件后,谢苗诺夫下达命令,将军队里的所有犹太人都作为在军队中煽动闹事的叛徒集中起来,押解到驻扎在马卡维耶沃车站的季尔巴赫上校那里管制,其中就包括尼克尔斯基。于是,所有犹太士兵都被押送到马卡维耶沃车站,关押在一节节火车车厢里。年3月,有将近名犹太士兵从各个城市聚集到这里,他们被编成了一个单独的、具有惩戒性质的犹太士兵“感化”连。该连归属于第二满族团。连队实行极为严格的纪律,对于每位士兵轻微的违规行为都实施严厉的惩罚,甚至宣布,如果发生骚乱,只要有一人逃跑,那么就有十个人会被枪毙,而且还会对其亲属采取惩罚措施。

犹太连在组建之后就被派到图林斯克铁路会让站执行勤务,后来又被派到安德里阿诺夫卡火车站。在那里,犹太连的士兵们没有统一的服装,却每天从清晨到夜晚不停的进行训练。尼克尔斯基原有的胃病恶化了,医院治疗。

过了一段时间,犹太连被调换到鲍尔齐亚车站,后来又调到涅尔钦斯克工厂。年11月1日到2日,这个连参加了在贝尔卡村附近的反对布尔什维克的战斗,后来还参加了反对红色游击队讨伐队的战斗和针对外贝加尔省平民的惩罚战斗。

这期间,犹太连成立了地下组织,准备起义,他们与亚基莫夫的游击队取得了联系。尼克尔斯基参加了地下工作者小组的领导工作。地下工作者在等待一个合适的时机,在涅尔钦斯克工厂举行起义,然后就到游击队那里去。年12月,犹太连举行了起义,在杀死包括连长在内的所有军官后,又把近人的谢苗诺夫警备队争取过来,然后与游击队联合起来,占领了涅尔钦斯克工厂。

那么,尼克尔斯基是如何成为苏俄情报特工的?他又有着怎样不同寻常的传奇经历呢?

综合选编自《北京青年报》、《党史文苑》、《党史博采》

作者:徐焰、何立波、方宁

赞赏

长按







































郑华国
白癜风治疗需多少钱


------分隔线----------------------------
热点内容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
  • 网站首页
  • 网站地图
  • 发布优势
  • 广告合作
  • 版权申明
  • 服务条款
  • Copyright (c) @2012 - 2020



    提醒您:本站信息仅供参考 不能做为诊断及医疗的依据 本站如有转载或引用文章涉及版权问题 请速与我们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