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原美食 饮食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吃,不仅仅是味蕾的满足,更是文化的体验。草原文化节之际,首届“内蒙古味道”草原美食文化活动于8月8日在呼和浩特拉开帷幕,带您一起品味舌尖上的内蒙古。 饮食文化 美食节当然少不了各色美食,本次美食文化活动由呼和浩特市政府主办,分别在玉泉区大盛魁文创园、回民区明泽广场和新城区呼和塔拉设立分会场,让大家能够充分感受到不同地方的特色美食和背后所蕴藏的“饮食文化”。 来到回民区,自然要品尝一下特色清真小吃,记者看到在牛街北口,一岁羊、御胜斋、马占光牛肉干等九家老字号特色清真食品商铺整齐的搭建了蓝色的展示区。 一岁羊商铺的展位前,副总经理陈勋向记者介绍了今天展出的美食 “今天的展品呢有油璇儿,还有抓饭,还有手抓饼、馓子、芝麻烧饼、焙子,这都是我们回族传统的小吃。我们都吸收了传统的工艺、传统的手法,然后把它传承发扬下来。 ”说话间,小摊前来了顾客 “我是来尝一尝,正好路过这儿(顾客) 觉得口味满意吗?(记者) 看着挺香的(顾客) 挺好的是吧?(记者) 挺好(顾客) ”清真小吃 没过多久,每个摊位前都聚集了不少顾客,在回民区分会场,您能体验到最传统、最正宗的特色清真小吃,透过舌尖的味道感受独特的穆斯林文化。 热闹非凡 离开回民区分会场,记者又来到玉泉区大盛魁文创园,在这里,又会有什么样的美食文化盛宴等待我们品尝呢? 这里同样是热闹非凡,各色蒙餐、独一居非遗茶汤,琳琅满目的美食,以及高超的美食制作技艺,吸引大批的观众围观。在这里,非遗不再高居庙堂,而是吃得到的,看得见的,在身边的,文化与美食完美融合,让人充分感受到“饮食文化”的独特魅力。 记者来到独一居非遗茶汤摊位前,干净的玻璃柜中整齐的码放着一摞摞有些年头的瓷碗和精心调配好的茶汤面儿,传承人告诉记者茶汤的出现由来已久. “那个时候,骆驼驮上咱们这个地方的布匹、茶叶到后山换粮食,这个(茶汤)随身携带,走到哪儿用开水一冲就可以。 ”时光变迁,不变的依然是传统的技法 “一直是传统,我是手工的制作,在这个的基础上只有提升,口感各方面,要让顾客满意。 ”顾客陆续上门,茶汤传承人当然要展现一下制作绝技,只见他麻利的拿起瓷碗,抓好小米面,快速冲入热水,几次搅拌之后,碗底一翻,没有半点儿茶汤流出,精湛的表演赢来满堂喝彩。 来到玉泉区,怎能不到烧麦一条街逛逛,美食活动上,各大烧麦商家都拿出了自己的看家本领,外形精美、各具特色的烧麦让人食指大动。 谈到烧麦的历史,老绥元烧麦负责人韩军告诉记者 “其实烧麦对内蒙古呼和浩特人来讲是一种生活方式,已经深深的融入到大家的日常生活当中。其实我们之前做过考证,烧麦应该是有近年的历史,起源于元朝。它是一个游牧文明和农耕文明的一种结合,游牧民族的牛羊肉产品再加上中华文明里的小麦,这样技术结合的一个产物。 ”有着悠久历史的烧麦能够传承到现在, 一定离不开烧麦制作者们的技艺手法, 听说德顺园有一位烧麦制作传承人, 记者赶往德顺园展区听李英师傅 聊聊烧麦的传统制作 “烧麦是老传统的东西,烧麦是有讲究的,主要是皮薄馅大。这手工皮,皮薄,有底有邦,拿起来要像朵花儿似的。馅儿肥而不腻,选用的锡盟羊肉,吃起来特别嫩。我即是传承人,就把过去的做法一直传承下来。如果改变也是改变一些蔬菜,创新做法,颜色方面改观,让人有食用感。 ”烧麦 对传统技艺的坚守成就了烧麦的经久流传,对现代饮食观念的遵循,使烧麦更加健康,这也是烧麦文化从古至今的发展方向。 临近中午,记者走进烧麦馆品尝鲜美的烧麦,恰好遇到了来自武汉的游客雷女士和她的母亲,谈到参加这次美食活动的感受,她告诉记者 “我是来自武汉的,来这边旅游的,草原文化比较吸引我,觉得这种活动挺好的,烧麦也没吃过,就想来试一下。 ”吃着热气腾腾的烧麦,雷女士母女向记者表示,特别喜欢,不虚此行。 离开玉泉区分会场,空气中似乎还飘着烧麦的香气,透过舌尖,我们能够感受到古老饮食文化的魅力、感受到技艺传承人们对传统的坚守,也更能理解味道里蕴含的草原文化记忆。 本届美食文化活动除了各色美食推广,接下来还有一系列诸如奶茶文化体验季、蒙古族服饰秀、草原冰淇淋品鉴等文化创意活动,为我们带来一场草原文化盛宴。 本次活动将持续到草原文化节结束,新城区分会场活动预计在20号左右开始。欢迎您到现场感受草原文化魅力、品尝内蒙古味道。 内蒙古台记者梁玉婷 来源:内蒙古广播电视台新闻广播《纵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