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1/4/19来源:本站原创 作者:佚名 点击: 61 次
9月14号到20号是第23届全国推广普通话宣传周,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就是普通话和规范汉字,在内蒙古,有越来越多的人通过学习普通话,找到了人生“出彩”的机会;通过使用普通话,让世界了解到了团结幸福的内蒙古。普通话成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共同语言”。赤峰市实验小学红领巾广播站开始广播了,发出倡议的是蒙古族小朋友张子涵。平日里,他努力练习普通话,抓住朗诵演讲的机会展示自己,今年成功入选红领巾广播站,成了小小播音员,也因此有机会通过校园广播为同学们介绍自己的家乡、讲述民族故事,让越来越多的小朋友了解并爱上家乡内蒙古。

张子涵赤峰市实验小学学生:我非常喜欢普通话,因为它让我的生活增添了一种美,从一岁咿呀学语开始,我的母亲教会我的第一个词就是中国。

学好普通话从娃娃抓起,在通辽市科左中旗架玛吐中心校,普通话在蒙语授课班和国家通用语言授课班的孩子们之间种下了团结友爱的种子。每周,学校都会安排不同语言授课班的学生开展写作、语言方面的交流。普通话让孩子们了解了不同的文化、收获了友谊,更好地提升了沟通交流能力。

张佳新通辽市科左中旗架玛吐中心校学生:我认识了那个好朋友,我很开心。我的好朋友,他的语文水平很好,所以我想往前(进步),跟她学习。

不仅是孩子们,年过半百的老人也在学习普通话。在鄂尔多斯市老年大学的演讲口才班,30多位老人一起跟着老师从话发音吐字学起,练习普通话。退休蒙古族教师额尔敦花尔认真朗读练习,她想在未来每一次出省旅游的时候,都能用流利的普通话介绍自己的家乡。

额尔敦花尔老年大学学生:去省外旅游了,送小孩上学,外面的省外的朋友来了,我们互相交流挺好,用普通话很方便。

内蒙古师范大学教学语文专业的研一新生郑鑫磊正在校园一角朗读诗词。学校为师范专业的学生专门开设教师口语课程,针对不同地域、不同民族的语言特点,总结出系统的训练方法,从发音语法练起,提升普通话水平,让普通话成为不同民族、不同地区学生交流、交往、交融的桥梁纽带。

郑新蕾内蒙古师范大学学学生:我的字词发音、临场的表达能力都有很大的提升,最主要还是普通话有了很大的锻炼,有了质的飞跃。普通话是我们能够进行交流的一个最大的公约数,也是所有人共同学习的语言。

石海光内蒙古师范大学文学院副院长:普通话(国家通用语言),对于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非常重要的一个载体。我们很难想象,操着各地不同方言的人坐在一起,彼此用各自的方言能够进行有效的交流,连有效交流的前提都不存在,我们共同体意识恐怕也就无从谈起。

同住一座城

共爱一个家

大家都在看

满洲里新闻

.09.17

澄清谬误以正视听(六)民族团结的大好局面岂容破坏

制止餐饮浪费培养节约习惯

来源:央视新闻

转载请注明来源

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编辑:王焱

第一时间给你最全的满洲里资讯扫码

------分隔线----------------------------
热点内容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
  • 网站首页
  • 网站地图
  • 发布优势
  • 广告合作
  • 版权申明
  • 服务条款
  • Copyright (c) @2012 - 2020



    提醒您:本站信息仅供参考 不能做为诊断及医疗的依据 本站如有转载或引用文章涉及版权问题 请速与我们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