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林右旗博物馆红山玉器欣赏 孟和套格套 孟和套格套简介:现在内蒙古博物院工作,主要从事内蒙古地区民族民俗文化遗产展览与研究。内蒙古师范大学学士、内蒙古大学硕士、并修完北京师范大学博士课程。曾访学蒙古国立博物馆、日本学艺大学、日本国立历史民俗博物馆以及日本立正大学等地。 神奇而美丽的巴林草原,埋藏着丰厚的历史文化遗存。其中的那日斯台遗址是最负盛名的。 那斯台遗址位于内蒙古巴林右旗巴彦汉那斯台。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初期,巴林右旗博物馆的工作人员在此进行了考古调查。整个遗址东西长约米,南北宽约米,总暴露面积大约在万平方米左右。在此采集到了大量新石器时代遗物,有陶器、石器、骨器、蚌器、石雕、玉器等,其中出土的玉器独具特色,数量多达一百余件,已公开发表的有玉猪龙、玉鸮、三联璧、勾云形器等,在种类、题材、造型、工艺等方面具有红山文化时期的特点和风格,使用的玉料大部分为岫岩透闪石软玉。 那日斯台遗址出土的玉器和石器真是丰富多彩,品种繁多,几乎囊括了红山文化鼎盛时期的所有器形,主要有龙形,有鸟、鸮、蚕、鱼、人形玉器,还有勾云形佩、斧、璜、兽首三孔器、三联璧、纺瓜、饰件、珠饰、坠饰、玉管、玉锥、玉棒、玉匕形器等。这些重要的出土文物在研究红山文化和兴隆洼文化的过程中将具有极其重要的价值。 在巴林右旗境内,新石器时代遗址中出土玉器有6处。分别是那斯台遗址、查干诺尔锡本包楞墓葬、巴彦塔拉苏达勒遗址、巴彦汉查日斯台遗址、查干诺尔洪格力图墓葬、查干诺尔巴日图墓葬。除此以外,还有多年来从该旗幸福之路查干宝力格、沙布日台查干敖包、羊场乡、巴彦查干、巴彦塔拉高勒艾勒等地区征集收购的玉蚕、玉鸮、玉龙、箍形玉器等零散玉器。 巴林右旗博物馆红山玉器欣赏 年出土的砂岩单柄杯 那日斯台遗址 年出土的石人像 那日斯台遗址 年出土的叶腊石桂叶形纺瓜 纺轮、纺瓜是红山文化遗址中常见的一种捻线工具。那斯台遗址出土了大批的石、陶质纺瓜。 年出土的玉鸮 年出土的玉鸮 年出土的玉三联璧 那日斯台遗址 呈长条三联弧形,顶端平齐,下端三弧形明显,中间透雕三个并列圆孔。 出土的勾云形佩 那日斯台遗址 勾云形玉佩 查干诺尔出土 玉玦 洪格力图出土 年出土的玉雕龙 那日斯台遗址 年出土的鸟形白玉玦 那日斯台遗址 鸟形石玦。鸟体呈扁圆蜷曲如环状,两眼大而醒目,用双线阴刻呈回形,圆弧形尾向上卷曲,玉料为白玉,那斯台出土。通高5.5、宽4.9、厚1厘米。 玉蚕 那日斯台遗址 玉箍形器 巴彦查干 玉斧 高勒艾勒 出土的玉球状配饰 年出土的玉兽形佩 那日斯台遗址 本文已经获得作者授权乐艺会发布 图文由作者提供 欢迎转载 谢绝不经同意擅自拷贝图文至自己公微号发布 乐艺会主题延伸阅读 《世纪脉动:八省区万里茶道文物联展》上篇:孟和套格套分享 内蒙古博物院藏红山玉器欣赏:孟和套格套分享 孟和套格套分享:内蒙古博物院《岩画与居延汉简艺术展》 孟和套格套《世纪脉动:八省区万里茶道文物联展》下篇 八千年前裕民遗址:孟和套格套分享内蒙古新石器早期文化 孟和套格套:时间停留在永恒的黑城遗址 孟和套格套分享:国博“大美亚细亚——亚洲文明展”域外篇 孟和套格套分享:国博“大美亚细亚——亚洲文明展”中华篇 吐尔基山辽代大型贵族墓契丹彩棺上篇:孟和套格套分享 吐尔基山辽代大型贵族墓契丹彩棺下篇:孟和套格套分享 孟和套格套分享《天堑通途—长城历史文化展》上篇 孟和套格套分享《天堑通途—长城历史文化展》下篇 红山玉龙在此:孟和套格套分享翁牛特旗博物馆巡礼 孟和套格套:夕阳照耀世界遗产元上都遗址 回望契丹帝国的昔日辉煌:孟和套格套分享辽上京遗址 孟和套格套:《大辽浮屠:内蒙古地区辽代佛教寺庙遗产》 孟和套格套:社会民俗与生态环境变迁的个案研究—以额勒苏台嘎查为例 孟和套格套:《蒙古族的骆驼民俗》 孟和套格套:民间信仰田野调查研究——以蒙古族的阿尔山信仰为例 孟和套格套:瞻仰辽祖陵神秘石房子 孟和套格套:中国契丹文字研究中心契丹墓志拓片欣赏 吐尔基山辽代大型贵族墓契丹彩棺下篇:孟和套格套分享 元代小宋自造钧窑香炉瑰宝:孟和套格套分享内蒙古博物院钧瓷藏品 遥想那神兽猛虎的草原:固原博物馆草原金银器上篇 两千年前匈奴女战士的青铜牛牌饰们 平民情怀——平山郁夫藏丝路文物展:无极斋分享造像篇上 平民情怀——平山郁夫藏丝路文物展:无极斋分享造像篇中 平民情怀——平山郁夫藏丝路文物展:无极斋分享造像篇下 平民情怀——平山郁夫藏丝路文物展:无极斋分享青铜金银篇 大唐风华从何家村开始:无极斋分享国博展金银篇 从明皇击球图卷到大唐妇女妆具:无极斋分享国博大唐风华展 国博《大唐风华》展法门寺精华篇:无极斋分享 无极斋分享《物华天宝:朝阳北塔出土文物精品展》珠宝供奉 无极斋分享深博《物华天宝:朝阳北塔出土文物精品展》金银篇 找樂:《中国古代金饰》三种金饰年代及功用探讨 找樂《飞马不是马,也不会飞 有关浮雕动物、人物纹鎏金青铜腰牌饰》 王华东:草原狩猎箭镞趣谈 芥子:在谁的路上/谁在歌唱:记西藏古代珠佩的贸易之路 草原瑰宝刀剑:蒙古族图海中的藏传佛教元素 草原文化的永恒魅力:鄂尔多斯青铜器 金色中国大展:先秦汉晋及北方草原篇 《京津冀历史文化展》中的大辽文物 石宏斌:辽印精灵—契丹童子押印纽式初识 老赵:草原上美丽的流星——布鲁头 老赵:八个辽代娃娃之间的美丽故事 大辽,大宋,大元—北京古代佛塔文物展 西京印记:大同辽金文物展 宋辽金流行玩具:从摩合罗到辽金铜人 乐艺会《内蒙古博物院北方及草原文物》壹 敕勒青铜分享《瑰丽的草原青铜艺术—鄂尔多斯青铜器博物馆》 周倜博物馆分享系列:《河北省博之不朽的古中山国篇》 契丹字吉语钱“福寿延长”的文化探索 网络展览新玩法,十一位藏友合力奉献《大同博物馆》 胡坚:《西辽花钱:充满神秘未知的领域》 山抱丛/东胡:《不解之谜——符咒牌上的契丹字》 悠云乡茶舍獒品居:《黑石城.珠子.物的呼吸》 金鞍银鞍逞奢豪:多家博物馆北方游牧民族马鞍饰精彩奉献 大辽佛宝:彩绘十方佛木舍利塔与鎏金凤衔珠银舍利塔 边缘人?甲分享:张掖博物馆巡礼上篇 周倜分享:上博北方草原青铜牌饰兵器 李文龙:《草原丝路文明:戎狄匈奴青铜文化》 李文龙分享大英博物馆《奢华世代:从亚述到亚历山大》香港展 如愿意接受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