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们内蒙是不是... “高考不骑马,不住蒙古包,一头牛一万,水龙头里没有奶,阿拉善不是新疆是我们内蒙的,包头人会说东北话但也是内蒙人,说山西话陕西话和甘肃话的其实都可能是内蒙人...还有什么要问的吗?” 还有一个问题:为什么内蒙看上去像N个省? 1 内蒙古,一个长期生活在电脑屏保里的省份,在外省人眼里,除了草原和羊,内蒙可能就剩下蒙古包了。 但其实,内蒙真的不都是草原! 内蒙古到底有多大? 从东经度29分横跨到东经97度10分,这么说吧,按照1度4分钟时差的原则计算,内蒙的省内出差基本相当于国际行程。下了火车之后,先倒一倒时差再说话。 从地理面积上看,内蒙古=3个日本=4个英国=12个韩国=6个广东+1个江苏,比浙江+江苏+福建+安徽+辽宁+山东+山西+河南+宁夏+海南10个省市加在一起的和还要大一点点。 由于横跨了大半个中国,除了都是北方人,基本很难给他们定义更多。毕竟是和8个省份接壤的地区,再加上走西口的历史迁移,什么地方的习俗基本都能沾一点。 通常谈到内蒙,一般以东西部进行区分。东部区指的是呼伦贝尔、兴安盟、通辽、赤峰,因这四个盟区与东北三省毗邻,所以东四盟的风土人情、方言、饮食文化都与东三省相似,东北话不要说得太溜。 西部区一般指乌兰察布、呼和浩特、包头、锡林郭勒、阿拉善盟、鄂尔多斯,其中,呼和浩特、乌兰察布和锡林郭勒地理位置更接近中部。 当然了,对于阿拉善的小伙伴来说,其实哪里都是东部,而在呼伦贝尔眼里,除了自己和兴安盟所有人都是西部。 2 听说,从额济纳到满洲里要坐58个小时的火车?确定这不是横跨亚欧大陆的火车而是横跨内蒙古的? 在内蒙古上大学,虽然是同省人居多,但往往能搞出一种学生来自四面八方的浩大声势。每次开学前,大家都是满脸风霜、风尘仆仆,仿佛刚刚结束了一场横跨亚欧大陆的马拉松之旅。 但如果仔细对比一下同学们单次行程时长,你就会发现,这个反应完全没毛病。 呼和浩特——通辽,公里,历时24小时43分钟。 赤峰——包头,公里,历时24小时7分钟。 呼和浩特——额济纳,公里,历时17小时7分钟。 呼和浩特——乌兰浩特,公里,历时22小时45分钟。 赤峰——满洲里,公里,历时21小时20分钟。 你感受一下,这个历程,这个时长,就知道为什么省内的同学放假也不爱回家。 火车分两种坐法,一种是内蒙古省内的,另一种是内蒙古省外的。来一趟省内的交通旅程,就相当于在半个中国打个来回。 所以在内蒙,每一个在呼市奋斗的青年都轻易不提回家,因为真的太远了。乡愁对于他们而言,就是一张生命无法承受之长的呼和浩特—满洲里火车票。 从呼和浩特坐火车到满洲里的K,现代版“雪国列车”,需要跨越内蒙古、吉林、黑龙江两省一区,全程公里,共计34个小时。要知道,京九线从北京西站开到九龙的红磡站全长也不过公里。别人横贯中国南北的时候,你才横跨了内蒙的东西,还是半个! 当地人对外省人来内蒙古坐车只有一个忠告,那就是“洗洗睡吧”。上车睡十个小时发现你在内蒙,再睡十个小时发现你还是在内蒙。 当别的省市都在抱团搞建设、到处给自己画经济圈的时候,内蒙人枯了。人家苏锡常来往就跟从地铁1号线起始站坐到终点站一样随便,但在内蒙,赤峰的人要跟阿拉善的人喊两句话,先算算交通成本够不够吧。 3 当一个呼伦贝尔的汉子爱上了一个阿拉善的姑娘,这根本不叫守望相助的甜蜜异地恋,而是一场语言不通的艰难“异国恋”。 作为一个接壤8省的超级大省,内蒙方言种类自然十分多样化,主要以正蓝旗代表的察哈尔蒙古语作为标准方言,但日常使用语言则分为汉语和蒙古语两大类。 内蒙古最西边的蒙语是额济纳土话,最东边是巴尔虎土话,基本不互通;最西边的汉话是宁夏甘肃话,最东边是东北话,完全不互通。 内蒙古省域的临界地带,基本上都被不同程度的汉化了,在内蒙,晋语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汉话语系。 自秦朝以来,历史上一共发生过8次大规模的走西口迁徙,在明清时期达到了巅峰,比如呼和浩特、包头、鄂尔多斯这三个地方都是走西口形成的城市,中原文化很早就进入了草原,融入了草原血脉。 所以,一个山西人或是陕西人如果去内蒙西部旅游,很大概率会产生老乡见老乡、两眼泪汪汪的感觉。 4 不止是语言上的差异,还有饮食上的。 内蒙古东部与东北接壤,基本与东北人无异了。他们多以小米、高粱、玉米碴为主食,口味浓重,冬天的时候,会像东北人一样用冬储大白菜来腌制、晾晒,吃猪肉比吃羊肉多。 而内蒙古西部居民则更像西北人,性格踏实忠厚一脉相承,喜爱各种面食,山西和陕西的面食文化精髓,在包头、呼市随处可见。内蒙西部,就仿佛是误入了内蒙的山西人。川面、焖面、炒饼丝、疙坨汤、面皮、面片汤、臊子面各种,简直无面不欢。 所以,内蒙东部的人在吃东北炖菜,西部的人爱吃面条烧麦,那到底是哪个地区的人在喝羊奶? 其实哪个地区的人都吃一点,但是初次尝试的大多数人最后都是以“打扰了”收场。 而对于正宗的蒙古族而言,他们对奶豆腐的追崇是融入了血液的。奶豆腐就相当于珍珠奶茶里的珍珠,最为精髓,其中又以蓝旗奶豆腐最为正宗。 口感渣一点的奶豆腐适合泡在内蒙特制奶茶里,口感就会变得细腻、松软;牛奶含量高的奶豆腐直接吃口感也是好到飞起......奶酪、奶茶、奶豆腐各种奶制品,配上大块的羊肉和高原白酒,这才是草原日常(再说一遍,内蒙真的不全是草原)。 硬核内蒙,每个地区产出的特色都不一样。 但最后,甭管是有多大差异的东部、中部还是西部的内蒙人,只要给张桌子一起坐下来吃上两个羊肉包子打两盘大A,什么语言隔阂地域差异,通通不存在了。 最后,邮费的事就别问了,问就是哪个区都不包! 在内蒙的v粉们,都有哪些亲身体验? 留言告诉小v吧~ 文章综合整理 上流upflow、呼和浩特旅游 点击好看,发现更多美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