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洲的十四世纪四五十年代,又被人们称之为“黑暗时代”。 一个被称为“黑死病”的鼠疫,席卷了这片大地,夺走了万欧洲人的性命。 这种鼠疫人被感染后,就像是得了重感冒,但是却比感冒严重得多,先是咳嗽、吐血,接着呼吸困难,不出三五日就会死亡。 死后浑身呈黑紫色,看起来极其恐怖,因此被称为“黑死病”。 彼时的诸多医生,对于这一病症都束手无策,为了保命,他们纷纷选择了逃跑,唯恐这一病状撵上自己,让自己一命呜呼。 年,因一场意外,“黑死病”传入了中国东北,仅仅用了六个月的时间,就带走了6万人的生命。 面对突然爆发并且来势汹汹的疫情,清廷上下面临的是内有致命鼠疫,外有西方列强的施压,能坚持多久可想而知。 生死存亡之际,中国的“鼠疫斗士”出现了,这个人就是伍连德。 在他的力挽狂澜下,只用了4个月的时间,就在东北控制住了席卷欧洲的黑死病,创造了世界防疫史上的奇迹。 那么,对于这场来势汹汹的鼠疫,伍连德究竟是如何将其在东北遏制住的呢? 鼠疫爆发哈尔滨沦陷年10月22日,东北满洲里的一家客栈住进了两位远道而来的客人。 这位客人来的时候咳嗽不断、脸色也有些苍白,客栈老板当时也没在意,以为只是普通的一场感冒。 可是刚住了三天,房客突然没了声响,打开房门一看,已经在房间暴毙身亡了,整个身体呈现黑紫色,吓得客栈服务员当场尖叫。 但这只是一个开始,一时间整个客栈的房客都遭了殃。 而这些人的症状都是先发烧咳嗽、后吐血接着开始呼吸困难,前后不到5日就死了,而且死的样子非常恐怖。 年11月6日,在与满洲里有着千里之隔的哈尔滨,一位铁路工人突然发起了高烧,接着出现同样的症状,两天后死亡,这名工人被确诊为鼠疫。 因为这名工人,哈尔滨也成了第一个被鼠疫感染的大城市。 随着鼠疫爆发后席卷东北,哈尔滨的每日死亡人数高达人。 12月初,哈尔滨彻底宣告沦陷;次年1月,长春和沈阳接连沦陷,疫情让整个东三省人心惶惶。 短短的三个月内,疫情沿着东北发达的铁路急速扩散,因鼠疫死亡的人数高达1万多人,有的人在路上走着走着就倒下了,也有很多家庭惨遭灭门...... 疫情对东北人民的冲击不仅仅是身体上的伤害,还有精神上的打击。 东三省总督锡良看着被鼠疫残害的惨状,紧急向朝廷发了奏报,称东北疫情“如水泄地,似火燎原”。可见当时东北疫情有多严重。 当时的哈尔滨经济发达,是整个东三省的政治经济中心,有19个国家在这里设立领事馆,拥有着来自33个国家16万的侨民。 哈尔滨鼠疫一爆发,立即引起了全世界的恐慌。 各国外交开始向清政府施加压力,借口保护本国侨民的俄国和日本更是要求清政府赋予他们“完全的东北防疫权利”,实际上是在争夺东三省的主导权。 面对着这种情况,清政府感到非常紧张。当时刚好是在年关期间,很多闯关东的人要回家过年。 一旦鼠疫越过山海关,近在咫尺的北京就很有可能会沦陷,那么整个中国都有沦陷的可能。 当时清廷并没有专门的防疫机构,紧急关头,清廷接受了外务部右丞相施肇基的自荐,任命他为防疫大臣,同时任命施肇基推荐的伍连德为东三省防鼠疫“全权总医官”。 这一决定,也彻底控制住了东三省的鼠疫,让伍连德一战成名成为了载入历史的鼠疫斗士。 伍连德,年出生于马来西亚,父母都是马来西亚华侨。 年,年仅20岁的伍连德获得了英国剑桥大学伊曼纽尔学院医学学士学位,医院实习和从事研究工作。 之后伍连德先后在英国利物浦热带病研究所研究疟疾,后又在德国和法国研究过细菌学。 年,伍连德获得了剑桥大学医学博士学位。 学成之后,伍连德回到家乡开了一间私人诊所,但周围的人都觉得这对伍连德来说有些屈才。 后来经人举荐,伍连德结识了当时任军机大臣兼外务部尚书的袁世凯。 在袁世凯的邀请下,伍连德到天津陆军军医学堂担任了副校长一职,一直到年东北鼠疫爆发,伍连德临危受命,带着一名助手和一台显微镜,从天津出发经北京赶往哈尔滨。 伍连德上阵防控鼠疫年12月24日,伍连德和助手抵达了哈尔滨。 作为医学博士,伍连德对鼠疫等一系列传染病有过深入研究,但是当他看到哈尔滨的惨状时,内心仍然受到了不小的冲击。 宽阔的街道上几乎没有什么行人,更多地是躺在地上的尸体。 因为随着鼠疫爆发每天去世的人数急剧增加,当时东北时值寒冬,土地都被冻住了,根本无法让棺材下土。 有的患者因半夜突然死亡引起家人恐慌,又不能入土安葬所以经常过了一夜之后,街头就会莫名其妙多出很多尸体。 第二天警察就会召集临时征集来的护士、消毒工等对尸体进行埋葬工作,但是这些人防疫意识极其差,虽然政府要求戴口罩、穿防护服,但大多数人都置若罔闻。 口罩挂在脖子上都不戴,也就导致这些人被尸体携带的病毒传染,从而传染给更多的人。 看到这种情况之后,伍连德立即召集当地官员开会,听取汇报。 据伍连德后来回忆时说,当时他跟当地官员开会时,早上九点就抵达了衙门,但是足足等了将近一个小时才等到人。 伍连德表示:“正是这种对现代检疫、防控知识的无知,以及对待鼠疫的不积极才会导致了如今形势的复杂化。” 在伍连德到来之前,东北当局曾在西方专家的指导下,进行了轰轰烈烈地灭鼠行动。 他们根据欧洲黑死病的防疫经验认为,只要消灭了老鼠,就能够彻底根除鼠疫。但是他们抓了只老鼠,却并没有发现鼠疫杆菌。 鼠疫也并没有因为灭鼠行动而有所控制,并且在临近年关越发凶猛。 抵达哈尔滨的第三天,伍连德来到了疫情的重灾区傅家甸,为了彻底查清楚病毒来源,伍连德打算解刨一具尸体。 但是对旧中国来说,解剖尸体在人们眼中是对尸体的大不敬,不仅面对着社会风俗的压力,同时从法律上来讲也是违法的,所以伍连德只能秘密进行。 这一次尸体解剖,也是中国记载的第一例病理解剖。 经过了三天的细菌培养,伍连德博士在显微镜下看到了鼠疫杆菌,伍连德认为,老鼠是欧洲腺鼠疫的中间宿主,通过跳蚤叮咬的方式将鼠疫传给人类。 而东北气温是零下几十度,老鼠根本不会到处活动,跳蚤也基本上不存在,况且从老鼠身上并没有找到鼠疫病菌。 再加上东北地区冬天门窗关得很严实,密不透风,所以经常是一人感染,全家遭殃。而且病患临床表现的肺部感染症状非常明显。 伍连德据此判断:东北鼠疫是一种可以通过空气,在人与人之间传播的新型鼠疫,伍连德将其命名为“肺鼠疫”。 在傅家甸,伍连德最终找到了这场鼠疫的根源。在满洲里有一家俄国人制作皮毛的窝棚,东北鼠疫的根源就在那里。 东北的俄国人和本地人喜欢用貂皮制作衣物,由于貂皮太贵,所以就有人用土拨鼠的皮毛代替貂皮,在土拨鼠的皮毛上,伍连德检测出了大量的鼠疫杆菌。 伍连德迅速制定了防疫鼠疫的方案和具体的防疫隔离措施。 首先伍连德利用医用消毒纱布制作了“伍氏口罩”,要求参加防疫的人员必须佩戴口罩。之后又建立了简单的防疫站,保护防疫人员的安全。 外物防疫大臣接到伍连德的电报后,紧急上报了朝廷,没想到这一报告却遭到了清廷高价聘请的外籍专家梅尼教授的强烈反对。 梅尼教授认为,一个三十岁的黄种人在疫区不过是待了几天就胆敢推翻西方医学界百年来的医学研究,公然说自己发现了新型的“肺鼠疫”,称伍连德的行为是“离经叛道,不可容忍!” 年,梅尼离京前往哈尔滨,要求清廷撤换伍连德,自己来掌管防疫事务。 但打脸的是,梅尼刚抵达哈尔滨,因不佩戴口罩直接接触患者,不久就出现了低热咳嗽。 六天后,梅尼去世面呈黑紫色。 著名欧洲鼠疫专家竟然死于东北鼠疫!这个消息直接震惊了整个清廷乃至整个世界。 梅尼教授的死虽说是一个悲剧,但是也为年轻的伍连德博士扫清了很多防疫道路上的障碍。清廷立即下达指令,一切遵照伍连德博士的防疫要求办事! 整个东北的防疫政策,从梅尼教授去世的那一天正式开始。 “国士无双”创造防疫奇迹1月13日,军队封锁山海关,任何人出入都必须停留观察五天才可放行,就连太子太傅都不能例外。 各地开始大规模生产“伍氏口罩”,源源不断提供给疫区工作人员和老百姓使用,东北周边建立了三条军事防线等等。 在严格的军事管控下,鼠疫被控制在了东三省内。 但是疫情却并没有要停下来的趋势,患病的人仍然与日俱增,再一次,伍连德遭到了质疑。 伍连德也陷入了焦灼的心情,后来他重新审视了一遍自己的防疫政策,到底是哪个环节出了问题呢? 后来伍连德抽空去了一趟傅家甸坟场,谜底才彻底解开。 原来因为瘟疫肆虐,死的人太多,再加上东北天寒地冻,那些层层叠叠的尸体整个堆成了一个绵延数百米的山丘! 伍连德再次大受震撼,这简直就是一座巨大的“鼠疫杆菌天然冷藏柜”。当时日本专家认为,低温下鼠疫无法存活,但是伍连德不这么认为。 再这样下去,别说是东北的鼠疫控制不住,一旦春天解了冻,整个东三省都会彻底完蛋! 看着眼前的“尸山”,伍连德当机立断:焚烧坟场所有的尸体和棺材! 但这一决定毫无疑问遭到了当地官员的集体反对,因为按照中国的传统,死者讲究的是入土为安,那个时候根本就没有火葬一说。 无奈,伍连德只能再次奏报朝廷,把当前的形势分析了一番,希望朝廷能够及时推行焚尸计划。 当时身在朝廷的“防疫大臣”施肇基,在朝廷内外力排众议,请摄政王府及时发出了电报:“圣旨,准伍连德所奏!” 年1月30日,农历大年初一,伍连德一大早就来到了傅家甸坟场,亲自指挥着焚烧了这座“尸山”。 这是中国有史以来规模最大的一次焚尸行动,所有的尸体上都泼上了煤油,大火整整烧了三天才熄灭...... 很快,在这一防疫政策的实施下,东北的疫情出现了转机。 年3月1日,哈尔滨首次出现了0死亡,此时距离伍连德抵达哈尔滨只过了67天。 之后整个东北再也没有新的死亡报告,这场罕见的鼠疫夺走了6万多人的生命,占了傅家甸人口的四分之一。 四个月内,伍连德力挽狂澜,成功取得了东北鼠疫抗灾的全面胜利,创造了世界防疫史上的奇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