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12/6来源:本站原创 作者:佚名 点击: 61 次

本篇文章收录于百家号精品栏目#百家故事#,本主题将聚集全平台的优质故事内容,读百家故事,品百味人生。

祖国鸡冠上的明珠——恩和哈达

——内蒙古中俄边境“三江口”纪行

文/汤向进

内蒙古呼伦贝尔有个地方值得一说,这地方叫“恩和哈达”,在我们国家版图的鸡冠子上,老百姓也习惯称这个地方为“三江口”。

江上拍摄三江口

我在内蒙古军区和呼伦贝尔军分区服役40余年,北疆里边防线全部走遍,“恩和哈达”也到过多次,但总要为这一段本该我们管理而由黑龙江代管的“三江口”而遗憾,也曾多次为调整而奔波努力。退休后知道“恩和哈达”发生了很大变化,多年的夙愿实现了,便一直想着到“恩和哈达”去看看。这次我们先到漠河,再乘车奔“恩和哈达”,而过去我们都是由额尔古纳河中游的“吉拉林”乘船出发,“蒙古秘史”记载那是蒙古族的发源地。

美丽的江景

位于“恩和哈达”的“三江口”指的是中俄界河额尔古纳河和俄罗斯境内的什勒喀河,两河在此相遇,携手穿过俄方的马卡佐诺夫斯基岛,在那相汇而成往下始称黑龙江,也就是说这个地方是黑龙江的江口,黑龙江的源头。

三江口夕阳渔歌

“三江口”建国初期由内蒙古的呼伦贝尔管辖,后因交通不便,加之处在大兴安岭的深处,由内蒙古方向到这个位置几乎无路可走,遂调整为黑龙江代管,这一代管就是几十年。那时只有从黑龙江的漠河沿江边的漠洛公路到“恩和哈达”还算好走。现在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新建的内蒙古额尔古纳市的“恩和哈达镇”已是生机勃勃,整体状况发生了很大的改变,道路也方便多了。

黑龙江老龙头

由漠河到“恩和哈达”大约一百二十多公里,其中黑龙江方向修的漠洛公路大约一百多公里,路很好走,景色也不错。沿江路到达一个叫老龙头的地方后便转入林区,逐渐进入了内蒙古段,这段到“恩和哈达”大约二十多公里,过去全是林区路,现在这地方不光有了“恩和哈达镇”,边防管理机构等也是一应俱全,路也好走多了。要知道当年“恩和哈达乡”设立后因交通不便,人烟稀少,使得这个地方行政空转,甚至被迫撤离,毕竟这一带是大兴安岭最后的最原始林区。

航拍三江口

“三江口”的特殊是因为它处在一个山与江的拐角上,一边是额尔古纳河的末端,沿河上行一百多公里可到达伊木河。这一段过去是大兴安岭最封闭的部分,典型的无人区,也是马鹿和熊最多的地段。再上行最终可达满洲里,全程一千多公里,草原森林河流景色极美。

岸上的航标

另一边是黑龙江的源头,对面是俄罗斯,依山傍水,山高林密景色十分特别。过去由于多种原因,能来的人很少,可谓是“藏在闺中不露面,多少美景无人识”,甚至这地方归谁管都弄不清。到漠河的不知道看近在咫尺的黑龙江源头,看呼伦贝尔的只知道美丽的大草原,却不知道呼伦贝尔的森林面积超过草原面积,更不知道这地方是内蒙古与黑龙江的交界处。

由这个位置爬到沿江的山顶上俯瞰周边,早上起来江面上是云雾缭绕,景色在云雾的流转中变化万千,美不胜收。云在走,雾在流,光在变,犹如靓女频频换装来。云海林海中只能隐隐约约地看到那个典型地标—“三江口”。太阳完全升起后则是“远看林海近看江,小岛周边三江汇”,如果说黑龙江沿岸是祖国北部的一大美景带,是旅游者摄影爱好者的天堂,那三江口的“恩和哈达”就是黑龙江皇冠上的明珠,是进入额尔古纳河流域的北大门。

巡逻艇上的国旗

当地人把额尔古纳河和黑龙江通称为江。江边上有边防部队的巡逻艇,也有地方外办的航标船。我第一次去“恩和哈达”是一九八零年参加航道勘察,那时就和航标船上的人熟悉了,这次是乘他们的小艇去看挪建后的界碑。说起来几位船老大是老边防了,几十年里都是他们在这负责江道勘察界务管理和界碑的维护,可以说是活地图,趣事一肚子。

三十年多前我提着条十五斤重的大细鳞鱼照相,他们都还记得清清楚楚。说现在这样的冷水鱼很少了,如果有这样的一条,价格可以到五千块。细鳞鱼是冷水鱼的一种,过去说中国没有冷水鱼,那是不对的,还有的说钓到冷水鱼是人生中最幸福的一天。

其实这还有额尔古纳鲟鱼,也叫七星鲟鱼。林子里有飞龙、狍子、狼和罕达罕,也称四不像,冬季河面结冰后林子里的动物会越过结冰的河面,在中俄间的林子里四处游荡,完全不受国界的限制。我们这次也算是有备而来,同行者里有个摄影大师“杆子”,据说扛着长枪大炮拍“三江口”和“恩和哈达”风光的他算第一人。可惜山高林密,画面还是有点受限。

国标与省标紧紧相隔

“恩和哈达”的“三江口”有名,这里“三江碑”也很有意思。号界碑是中国与俄罗斯的界碑,黑龙江下游是内蒙古与黑龙江的省界碑。我国行政管辖调整后,为了便于管理,几个老边防负责把号国界碑挪到两个省碑的交界处。这里需要说明号碑要移动位置需经过中俄双方协商,签订协议,记录备案。经过上下努力,通过外交部找俄方协商,达成了共识。

界碑内蒙古一侧

最终号国界碑与省界碑挪到了同一位置上,“三江碑”形成了。国界碑与省界碑在一起,成为中俄边境的独特一景。“三江碑”虽然距三江口大约两公里多,但它的矗立使多少老边防梦圆“恩和哈达”。

界碑黑龙江一侧

“三江碑”使省界行政管理和边境管理实现了整体统一。现在皇冠上闪闪发光,熠熠生辉的江口部分由内蒙古管辖,恢复了建国初期的区划,不光为地理知识的更新普及做了有力的铺垫,更为旅游者开辟了一片新天地。(完)



------分隔线----------------------------
  • 网站首页
  • 网站地图
  • 发布优势
  • 广告合作
  • 版权申明
  • 服务条款
  • Copyright (c) @2012 - 2020



    提醒您:本站信息仅供参考 不能做为诊断及医疗的依据 本站如有转载或引用文章涉及版权问题 请速与我们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