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1/2来源:本站原创 作者:佚名 点击: 61 次

引子

年1月,美国芝加哥大学派遣东方教育考察团来华,地质系教授托马斯·张柏林(ThomasChrowderChamberlin)与其子罗林·张柏林(RollinThomasChamberlin)同为成员,28岁的罗林负责摄影,他以详实的文字、极高清的照片,留下了百年前的中国影像,由于时光久远,很多照片不知出处,图游华夏网查阅大量资料、严谨考证,终按地域全部归集,并形成系列文章分享给喜爱历史的读者朋友们。

第41篇行程

我们找到年出版的晚清《吉林省地图》,根据罗林的回忆,还原了考察团从沈阳前往哈尔滨的行程,年6月8日晚上9点15分,火车从沈阳开出,6月9日凌晨5点经停长春,下午2点半到达哈尔滨。

3点42分换乘前往莫斯科的国际列车开行,6月10日下午3点到达满洲里。

一、哈尔滨的照片

罗林在回忆中提到,年6月9日的凌晨4点,他在火车中醒来,由芝加哥制造的Pullman火车开行在满洲中部起伏的平原上,这里的黑土很明显,是适合耕种的肥沃土地,凌晨5点,他们到达了日本势力范围的长春,转乘开往哈尔滨的俄罗斯列车,考察团成员的行李搬运和称重很慢,俄罗斯宽轨铁道从长春开始,所乘坐的火车头看起来很重。

随着火车向北前进,房子和人变得越来越少,该地区的人口并不稠密,土壤也比中国的大部分地区优越,但令人惊讶的是并没有更多的中国人移民进来,罗林分析和冬天的严寒气候有关,当时的世界认为中国有人口过剩的问题,罗林分析如果中国确实存在人口过剩,就应该移民到北方人烟稀少和肥沃的地区。他看到的满洲地区的人比较粗壮,和每个火车站充斥着的俄罗斯士兵差不多高大。

1、从长春到哈尔滨的整个旅程都是在这些起伏的平原上进行的,远处可以看到哈尔滨附近的低矮山丘,当考察团一行到达哈尔滨时,大约是沈阳时间下午2点30分,换算成俄罗斯横贯西伯利亚时间下午3点左右,上图是罗林在哈尔滨火车站拍摄的列车照片。

放大的照片,可以看到火车头附近站着一位俄罗斯列车人员,远处依稀可见乘客的身影,从酒店的代理商拿到车票后,他们把行李转到前往莫斯科的火车上,搬运行李箱牵涉到搬运工、口译员等许多麻烦,收费很高昂,行李也受到挤压,换车浪费了大量时间,导致罗林没能前往哈尔滨市内考察拍摄,1个多小时过去,他们乘坐的国际豪华列车于下午4点12分(俄罗斯时间)驶出哈尔滨站,渡过大河,向西北方向疾驰而过平原。

2、从哈尔滨站驶出之后,罗林在火车上拍摄了一张窗外照片,他看到沿途是一片近乎完美的平原,平原上长满了大量的草,只有几个地方看起来有点盐碱地,相当于我们大陆的马尼托巴省(Manitoba),几乎看不到房子,罗林感慨这片大平原应该可以养活相当多的人口,需要大力发展。

二、满洲里的照片

火车经过一夜的奔驶,罗林6月10日凌晨5点钟起床,在火车上看到了Kuigan山,它是蒙古高原边界的延续,但那里没有可以看到的山脉,火车沿着-英尺高的小山之间宽阔平底山谷逐渐上升,它形成了一个完整的环路。

3、罗林回忆他们是在下午3点前抵达的满洲里车站,当时在进入西伯利亚之前,他们都必须出示护照,并在海关检查行李,不过考察团有俄罗斯驻北京大使馆给海关官员的信,官员们显得很有礼貌,几乎没有带来麻烦。照片中的站台上,一个胖胖的俄罗斯人和一个中国人站着一起,可能都是车站工作人员。

4、满洲里车站的栏杆旁边,有五位中国人聚在一起,三人靠着,两人蹲着,都留着长辫子,抽中旱烟管,看样子是等着为来往的乘客服务。

放大照片,中间一人有些气势,正盯着拍照的罗林,看样子是个主事的。

5、火车驶出满洲里车站,进入俄罗斯境内一侧,罗林拍下了车站铁路旁的俄罗斯房屋。

至此,罗林所在的考察团离开了中国,这也是张柏林父子一生中唯一的中国之行,笔者写到这里,彷佛穿越到了年前,一直跟随着罗林的镜头,再看那时我们祖辈生活的中国大地,虽然是黑白照片,却是那么的真实,也非常感谢读者朋友们的支持,几乎完整归集了罗林在中国期间拍摄的每一张照片地理位置,因篇幅限制,《张柏林父子清末中国行》连载结束之后,笔者将写一篇总结文章,纪念罗林为我们所留下的这些珍贵瞬间和文字记忆,敬请期待。



------分隔线----------------------------
  • 网站首页
  • 网站地图
  • 发布优势
  • 广告合作
  • 版权申明
  • 服务条款
  • Copyright (c) @2012 - 2020



    提醒您:本站信息仅供参考 不能做为诊断及医疗的依据 本站如有转载或引用文章涉及版权问题 请速与我们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