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8日0—4时,湖州市无新增确诊病例。截至1月8日4时,全市累计报告确诊病例1例(其中境外输入例)。 最新疫情风险等级提醒 截至1月9日15时,全国共个中风险地区。境外国家和地区(除澳门地区外)均为高风险地区。 高风险地区(0个)无 中风险地区(个)北京市(4个) 朝阳区酒仙桥街道汉庭酒店大山子店(包括底层商铺) 顺义区南法信(地区)镇西杜兰村 顺义区南法信(地区)镇东海洪村 顺义区高丽营镇张喜庄村 辽宁省(17个) 沈阳市于洪区北陵街道宏达社区 沈阳市于洪区华润橡树湾二期 沈阳市于洪区中海城星座小区 沈阳市皇姑区基业百花园小区 沈阳市皇姑区化工小区 大连市金州区先进街道金润小区B区 大连市金州区拥政街道古城甲区 大连市金州区光中街道金东路社区 大连市金州区光中街道红旗社区 大连市金州区光中街道胜利东社区 大连市金州区友谊街道金华社区 大连市金州区友谊街道古城乙区社区 大连市金州区友谊街道康乐社区 大连市金州区友谊街道金海社区 大连市金州区友谊街道兴民村 大连市金州区站前街道联胜社区 大连市金州区站前街道盛滨社区 四川省(1个) 成都市郫都区三道堰镇八步桥社区八组安置点 低风险地区除上述地区外的其他地区 上述中高风险地区来德返德人员,要第一时间向所在社区报备,并按要求提供到达目的地前7天核酸检测阴性证明或能够出示包含核酸检测阴性信息的“健康码”绿码。经核验后,14天内接受社区的健康管理,在测温正常且做好个人防护的前提下可自由有序流动。对无法提供核酸检测阴性证明和信息的,来德返德后应立即到综合服务点(位于曲园南路00号七彩假日宾馆德清六店)接受核酸检测,结果为阴性者,14天内接受社区的健康管理,在测温正常且做好个人防护前提下可自由有序流动。 省政府新闻办举行浙江省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防控工作新闻发布会(第五十九场) 今天上午,关于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浙江省政府新闻办举行第五十九场新闻发布会。 省防控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常务副主任、省政府副秘书长陈广胜首先通报了最新疫情情况:1月8日,浙江无新增确诊病例,无新增无症状感染者。截至1月8日4时,全省已连续天无新增本土确诊病例报告;现有在院治疗确诊病例11例,尚在医学观察无症状感染者5例,均由境外输入。1月9日凌晨,省疾控中心确认,杭州市发现一例无症状感染者,为某入境人员集中隔离场所安保人员。该场所近期隔离多名境外输入确诊病例和无症状感染者,目前已对相关重点人员和环境进行监测,所有样本核酸检测结果均为阴性。具体信息将由杭州市相关部门发布。详情?杭州市发现一例新冠肺炎无症状感染者 1月18日晚18时,湖州市吴兴区疾控中心在某农副产品交易中心摊位采集的冷链食品日常监测样本中,发现一份由阿根廷进口的冷冻牛颈骨外包装标本新冠病毒核酸检测呈阳性。经“浙冷链”系统追溯,涉事产品经上海洋山港于11月1日入境。当地迅速采取货物封存、人员排查隔离、场地消杀等应急措施,连夜对市场外环境和从业人员进行核酸检测,并同步开展流行病学调查和溯源倒查工作。产品流通涉及的相关市县立即开展货物和人员追踪、调查和处置。据统计,宁波、温州、湖州、嘉兴市共采集涉事同批次产品及外包装、外环境样本份,排摸出涉事相关人员17人,核酸检测结果均为阴性。 陈广胜还就近期全省疫情防控工作情况作简要通报。动态调整和完善重点人员健康管理措施 进入冬季以来,全球疫情快速上升,境外输入性确诊病例和无症状感染者持续增加,并在集中隔离医学观察期满的人员中发现多起核酸检测阳性情形。为进一步抓紧抓实外防输入、内防反弹工作,浙江规定,对入境人员实行“14+7+7”健康管理措施,即14天集中隔离医学观察后,对符合解除隔离条件的人员继续实施7天居家健康观察,“健康码”由红码转为黄码,期满进行1次核酸检测;对居家健康观察期满核酸检测阴性者,“健康码”由黄码转为绿码,并继续实施7天日常健康监测,期满再进行1次核酸检测。居家健康观察期间原则上非必要不外出,因特殊情况确需外出的,要严格全过程佩戴口罩,不前往人群聚集场所;日常健康监测期间也应尽量控制活动范围。相关人员一旦出现发热、咳嗽等异常症状,必须及时就医并报告。 由于辽宁省沈阳市于洪区、皇姑区和大连市金普新区,北京市朝阳区、顺义区近期出现散发病例,根据浙江省常态化精密智控机制要求,对被划定为高风险或中风险地区的来浙返浙人员,若无法提供到达目的地前7天内核酸检测阴性证明或包含该信息的“健康码”绿码,将引导到当地综合服务点等指定场所接受核酸检测;结果为阴性者,在测温正常且做好个人防护的前提下可自由有序流动。此外,对已降为低风险的内蒙古自治区满洲里市、呼伦贝尔市扎赉诺尔区,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吐鲁番市高昌区,黑龙江省绥芬河市、东宁市等相关区域,已不再要求其来浙返浙人员提供核酸检测阴性证明。有序推进重点人群新冠病毒疫苗紧急接种 根据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总体部署,浙江按照分步实施的要求,认真制定重点人群新冠病毒疫苗紧急接种工作方案。其中,将从事进口冷链、口岸检疫、装卸搬运、船舶引航、民航空勤、交通运输、医疗疾控、生鲜市场等感染风险较高的工作人员,以及前往疫情风险较高国家和地区工作、学习的人员,作为优先接种的重点保障对象。该项工作经过全面调查摸底,在严格安全评估、个人知情同意的前提下稳步开展。新冠病毒接种每人两剂次。全省至今已完成重点人群新冠病毒疫苗紧急接种8.18万人、46.9万剂次,未收到严重不良反应报告。 为确保紧急接种工作有计划、按步骤展开,浙江在严格标准的基础上,按照就近便利原则合理设置预防接种点。相关单位将按照预约时间和指定地点有序组织职工集中接种。在推进重点人群紧急接种的同时,今后随着疫苗获批上市,将进一步有序开展预防接种,让符合条件的群众应接尽接,逐步构筑起人群免疫屏障。此外,针对秋冬季呼吸道传染病高发的情形,组织开展流感疫苗接种工作。全省至今已完成流感疫苗接种96.万人,着力降低流行性感冒与新冠肺炎叠加传播的风险。规范口岸入境物品及相关人员新冠病毒防控 根据国内多起输入性疫情流调溯源,显示源头都与进口货物有关,且不限于进口冷链食品。为进一步强化人物并防、源头查控,浙江制定航空口岸入境物品、海运普通集装箱入境物品及相关人员新冠病毒防控工作指引。其中,从航空口岸入境物品机舱作业、机下装卸、外围货仓、物品清关、海关查验,到海运普通集装箱到港引航靠泊、装卸搬运、拆箱理货、海关查验等9个重点环节梳理出4个主要风险点,逐一明确预防性消毒规范要求,并对工作人员个人防护和核酸监测作出具体规定。 由于冬季低温环境下病毒存活时间较长,客观上增加了疫情传播风险。浙江将涉及进口冷链食品装卸、运输、储存、加工、销售等环节工作人员和口岸其他入境物品现场工作人员、消毒工作人员纳入疫情防控重点人群,增加核酸检测频次。凡未接受新冠病毒疫苗紧急接种的,属于直接接触入境物品或进入物品存放区域的直接暴露人员,每7天进行一次核酸检测;对其他人员根据接触情况综合评估,一般每8天进行一次核酸检测。1月上旬,完成对全省7个航空海港口岸、5万余名工作人员集中核酸检测,检测结果均为阴性。-END- 来源:国务院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