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科医院曝光资质 http://m.39.net/pf/a_5154124.html 落实国家战略展现山东担当 山东沿黄九市一体打造黄河下游绿色生态走廊重点项目集中开工 本报济南讯近日,山东举行沿黄九市一体打造黄河下游绿色生态走廊暨生态保护重点项目集中开工活动。省委书记刘家义出席活动并宣布项目开工,省委副书记、省长李干杰讲话,省政协主席付志方出席。 活动通过视频连线方式进行,主现场设在济南新旧动能转换先行区,其他八个市各选定一个重要生态项目现场作为分现场。活动中,沿黄各市主要负责同志介绍了本市重点项目开工情况。 这次集中开工的93个项目,总投资亿元,年度计划投资亿元,涵盖湿地保护修复、生物多样性保护、滩区湖区生态修复保护等多种类型。沿黄25个县(市、区)有关项目同步开工。 李干杰在讲话中说,建设黄河下游绿色生态走廊,是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重要讲话精神的实际行动,是落实“共同抓好大保护、协同推进大治理”重大要求的具体实践,是统筹发挥黄河下游防洪护岸、水源涵养、生物栖息功能的重点工程。全省各级各有关部门特别是沿黄九市要深入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提高政治站位,扛牢使命担当,加强统筹协调,强化工作保障,以生态保护的新作为新成效,保护好黄河、治理好黄河。要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谋划实施一批既利生态、又促发展、更惠民生的生态工程,促进生态治理、防洪安全、景观提升、产业发展相统一。要抢抓春季施工有利时机,加强资金、土地、机械等要素保障,层层压实安全生产责任,严格落实疫情防控措施,推动生态项目快速建设、早见成效,更好支撑山东半岛城市群高质量发展,加快绘就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的齐鲁画卷。 活动最后,刘家义宣布,山东省沿黄九市一体打造黄河下游绿色生态走廊重点项目开工。 (李子路张国栋) “禁砂”三年,黄河下游最大湖泊东平湖生态效应显现 舍弃八亿收入,换来鸥翔水美 本报东平讯“‘禁砂’三年,水质明显好了,再现鸥翔水美。”近日,陈飞带着施工人员来到东平湖西检查集水井。他们参与承建的7公里环湖路,每隔米修建了一眼集水井,对污水集中处理。 以前采砂,现在护湖,三年间陈飞的身份来了个度大转弯。年春,他有四艘大型采砂船,每天采砂超万吨。他介绍,东平全县最多时有0多艘采砂船,5万余人从事采砂工作。现在的他,已经“洗脚上岸”,吃起了“生态饭”。 东平湖既是黄河下游最大的湖泊,也是黄河流域重要蓄滞洪区和南水北调东线重要调蓄枢纽,生态价值巨大。但因为储砂量大,加上建筑用砂价格直线上涨,这里挖砂采砂与生态保护的矛盾曾经十分突出。早在十多年前,东平县就开始探索规范有序采砂的路子,但因利益主体多、矛盾错综复杂,多轮整治收效不大。 年3月,东平县对砂资源进行扎口管理,取得一定成效,也带来可观的财政税收收入——不过3个半月就收入2.3亿元!据此估算,一年可增加收入约8亿元! 然而,这种管理方式仍然跟不上日益提高的环保标准和要求。东平湖综合治理路子怎么走?县里面临重要抉择。经过多次调研、探讨,当地最终达成共识:保护生态、绿色发展才有未来,从年6月底起,停止一切采砂行为! 当年底,当地还主动还湖万吨砂料。“这在当时价值3亿多元,不光采砂户不情愿,政府也很疼惜。短期看利益受损了,但长远看是为子孙后代造福。”东平县河道管理保护中心主任刘振鲁说。 包括砂场治理在内,东平县近年来开展了铁腕整治东平湖生态环境九大行动。经过综合整治,如今生态效应显现:湖水常年保持Ⅲ类水质标准,芦苇荡成了鸟儿的天堂,栖息着上百种水鸟;曾经的储砂沙园,变身设计年通航能力万吨的港口作业区,发展起现代物流业…… “以前,全是采砂和养鱼的,家门口向南一眼看不到湖面。现在,晚饭后路上全是休闲散步的,咱的房子也成了湖景房。”银山镇卧牛山村村民王梁说道。 “东平湖不仅是东平县的东平湖,更是全省的、全国的东平湖。我们将锚定‘打造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示范区’这一目标,举全县之力打造东平湖区域生态高地。”泰安市委副书记、东平县委书记曲锋表示。 (王金龙曹儒峰) 3月14日,村民在日照市岚山区黄墩镇上双疃村参加“闹春牛”耕地比赛,庆祝春耕的开始,祈求一年风调雨顺、五谷丰登。 当日是农历二月初二,人们在丰富多彩的民俗活动中欢庆传统节日。(□新华社) “十四五”时期,山东基本建成现代化综合交通运输体系 市市通高铁,高速通车里程破万 本报济南讯近日,记者从省政府新闻发布会获悉,“十四五”时期,山东交通运输将加快建设交通强省,基本建成现代化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到年全省高速公路通车里程超过公里,实现“市市通高铁”,全省运输机场总数达到12个。 省交通运输厅厅长江成介绍,“十四五”时期,山东交通运输将实现基础设施新突破。其中包括,构建内通外联铁路网。建设高铁大通道,打通京雄商、京沪高铁辅助通道、旅游高铁和横贯东西的鲁北、青济郑、鲁南等高速铁路主通道,到年,高速铁路通车里程达到公里以上,实现“市市通高铁”。到年,全省普速铁路营业里程达到公里。 构建四通八达公路网。加快实施高速公路加密、提速、扩通道,到年,全省高速公路通车里程超过公里,基本实现县(区、市)有两条以上高速通达。 构建现代集约港航群。到年,全省沿海港口万吨级以上泊位达到个以上。加快完成京杭运河主航道“三级改二级”、小清河复航、大清河航道等内河水运工程。构建多层覆盖机场群。实施济南遥墙国际机场二期、烟台蓬莱国际机场二期、临沂机场航站楼3个改扩建项目,迁建潍坊、威海、济宁3个机场,新建枣庄、聊城2个机场。到年,全省运输机场总数达到12个,通用机场总数达到30个。 构建高效便捷城市轨道网。加快推进济南、青岛城市轨道交通建设,积极争取实施潍坊、淄博、济宁、烟台、威海、菏泽、临沂等市城市轨道交通规划建设,到年,全省城市轨道交通通车里程达到公里。 (常青) 山东每年40万贫困劳动力务工就业 本报济南讯记者近日从山东省政府新闻办举行的发布会上获悉,山东贫困劳动力每年务工就业规模保持在40万人左右,东西劳务协作连年超额完成国家下达的目标任务……助力脱贫攻坚“成绩单”可圈可点。 据省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厅党组副书记、副厅长夏鲁青介绍,围绕促进省内贫困人口就近就业和吸纳中西部贫困人口来鲁就业两大方向,人社部门接续出台生产经营主体以工代训补贴、就业扶贫基地奖补、求职创业补贴等操作性强、含金量高的就业扶持政策。首创“就业扶贫车间”“互助扶贫公益性岗位”“创业扶贫工坊”“劳务扶贫合作社”等就地就近就业扶贫模式,全省共建成扶贫车间家,累计吸纳贫困人口就业7.1万人次;开发扶贫公益性岗位6.9万个;开设“创业扶贫工坊”0余家;设立“劳务扶贫合作社”60余家,20个脱贫任务比较重的县(市、区)实现“劳务扶贫合作社”全覆盖。 山东加大技能扶贫力度。截至年底,技工院校累计招收建档立卡贫困家庭学生人,为名已毕业学生免费推荐就业岗位;通过实施新就业形态培训项目,面向贫困人口定制培训网约配送员、网约车驾驶员、直播带货员;通过实施“短平快”培训项目,把“快餐式”培训搬入“田间地头”“村头院落”。 社保扶贫实现“应保尽保”,山东在全国率先实现贫困人口全部纳入社会保险覆盖范围。在养老保障方面,为符合条件的贫困人口、低保对象、特困人员等困难群体,代缴最低标准居民养老保险费,落实重度残疾人提前5年领取居民养老保险待遇等政策,确保贫困人员社会养老保险应代尽代、应发尽发、动态清零。年,贫困人员享受居民养老保险待遇人数达.74万人。 人才扶贫实现“需服则服”。全省累计招募“三支一扶”人员近3万名,强化了基层人才队伍建设;探索建立基层职称、新型职业农民职称评定、直评直聘等三项制度,2.8万人获得基层高级职称,5.4万余名乡镇专业技术人员通过“直评”获得中高级职称,名“田秀才”“土专家”取得新型职业农民职称。1.4万余名高层次人才深入基层一线,帮助解决技术难题2.4万余个,转化科研成果余项。 夏鲁青介绍,按照省委、省政府部署要求,今年2月,山东出台了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人社政策措施。按照“四个不摘”的要求,保持过渡期内主要帮扶政策措施总体稳定。 (张春晓) 前2个月山东外贸进出口同比增长38.7% 本报济南讯近日,青岛海关、济南海关联合发布消息:今年前2个月,山东进出口总值实现.2亿元人民币,比去年同期增长38.7%。其中,出口.3亿元,增长61.1%;进口.9亿元,增长16.4%。进出口、出口和进口增速均高于全国。 据介绍,青岛进出口在全省16市中继续保持领先,进出口.1亿元,增长39.3%,占全省进出口总值的29.8%。全省16市中15个市实现同比增长,烟台、日照、临沂、德州、泰安和枣庄等6市增幅超过50%,分别达到70.1%、50.6%、99.7%、55.4%、52.4%和51.8%。 从贸易方式看,山东一般贸易进出口.5亿元,增长39.2%,占全省进出口总值的68.1%。同期,山东加工贸易进出口.5亿元,增长50.6%,占全省进出口总值的17.9%,占比提升1.4个百分点。 从企业主体看,山东民营企业进出口.3亿元,增长39.9%,占全省进出口总值的68.1%,占比提升0.6个百分点。同期,山东外商投资企业进出口.6亿元,增长42.5%,占全省进出口总值的23.4%,占比提升0.6个百分点;国有企业进出口.3亿元,增长21.6%,占全省进出口总值的8.4%,占比下滑1.2个百分点。 从主要市场看,山东对前五位市场进出口增速均超过30%,美国跃居第一大贸易市场。前2个月,山东对美国进出口.1亿元,增长%;对东盟进出口.3亿元,增长42%;对欧盟(不含英国)进出口.3亿元,增长47.5%;对韩国进出口.8亿元,增长41.6%;对日本进出口亿元,增长34.5%,以上前五位市场进出口增速均超过30%。同期,山东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进出口.2亿元,增长30.2%,占全省进出口总值的30.6%;其中,出口.4亿元,增长50.3%;进口.8亿元,增长11.5%。(孙源泽) “齐鲁号”欧亚班列鲁欧快线再添新线路 本报济南讯近日,由山东高速集团统筹运营的“齐鲁号”欧亚班列鲁欧快线(济南-法兰克福)首班开行,班列由济南董家货运场站发出,经满洲里出境,预计20天后到达德国法兰克福。这是鲁欧快线服务产品推出以来拓展的第8条运营线路,“齐鲁号”欧亚班列在欧洲的线路布局和辐射范围进一步扩大。 “齐鲁号”欧亚班列鲁欧快线是山东高速集团重点推出的公共班列运输服务产品,自年4月起正式运营,主要服务于山东进出口企业与欧洲国家的经贸往来。截至目前,“齐鲁号”欧亚班列已推出由山东始发,直达德国、荷兰、比利时、芬兰、英国等国的运营线路,月均开行6列,已实现班期化、常态化运营。该产品标志着山东的国际铁路班列运营网络已拓展到西欧。 截至该趟班列发运,“齐鲁号”欧亚班列今年已累计开行列,城市间线路增至44条,可直达“一带一路”沿线19个国家49个城市。 (常青) |